鄭州西寧等地疫情爆發 二十大後中國疫情防控應有更多科學討論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引人矚目的二十大剛剛結束,鄭州、西寧以及新疆等一些城市的疫情狀況又開始出現反彈跡象,尤其和西寧與鄭州,雖然沒有公開宣布,但是基本上算是採用了全域靜默的管理方式,其它有些城市部分區域也採取了靜默管理。

不過和之前武漢、西安、上海等地封城以及深圳、吉林、北京等在疫情局部爆發期間採取管控措施後引發的媒體關注與討論相比,這一波鄭州和西寧等地的疫情雖然在所在地被政府和民眾視為頭等大事,但是從整體輿論反映和在如何科學應對探討層面引發的關注卻相當稀缺,至少沒有之前那麼熱烈。

一名戴著口罩的居民在住宅樓附近的冠狀病毒檢測點排隊等候取咽拭。 (美聯社)

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因為現在正處於政治高峰週期,社會對與與二十大有關的政治新聞等相關議題的關注會更普遍一些;二是經過過去幾年疫情的局部爆發於反覆折騰,除非再發生大規模爆發和超出社會可承受邊界的熱點新聞,社會現在對疫情及相關防空措施已經在輿論與心理上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免疫效應」。

另外還有一個不可迴避的社會心理與管控原因,因為現在的大眾輿論與防控形勢,在自知無力改變的情況下,很多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為避免遭受網絡暴力或其它不必要的麻煩,已經不願意就疫情與如何科學防控公開發聲了。

如果只是因為前兩個原因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輿論有其傳播規律,互聯網時代的熱點事件本來就有生命力短、轉移快的特點,在社會已經經過疫情三年洗禮和幾個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反覆封城清零之後,這一波疫情好像確實沒之前那麼嚴重,社會關注度相對較少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是第三個原因,就有點令人擔憂了。

張文(左)、曾光(右)等最近少有發聲。(合成圖/資料圖片)

疫情與如何防控是與全社會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的事情,所有人都無法置外,全社會理應為此付出關注並就接下來應該怎麼防控進行充分討論,受疫情防控影響被封控的民眾更需要輿論關懷與幫助。尤其是在今年的頭等大事過了之後,面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放開的現實,中國內地作為唯一一個仍在對病毒嚴防死守的「孤勇者」,接下來應該如何辦,確實是一個需要通盤考慮的重大問題。

特別是相關流行病防空領域的專家,更應該結合新流行病毒的特點與國際社會的真實疫情形勢,從國家的具體情況出發,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根據流行病防控的科學規律,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供國家決策與社會討論。

內地很多人其實都認識到,一方面,病毒和原來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絕大部分感染者表現出來的都是輕微症狀態,多數是無症狀感染者者,全社會為防住病毒付出了極高社會經濟與自如成本,整體社會經濟運行與普通大眾的生活深受影響,有不少已經超出了社會可承受邊界底線,中國社會終究要面對與病毒日常相處那一天。

另一方面,和普通流感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的毒性畢竟要稍強一些,雖然絕大多數表現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根本不需要治療,但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如果放開,會不會在一段時間內產生醫療擠兌問題,大量還未接種疫苗、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會不會出現一定比例超出社會可承受能力的死亡,也是一個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所以在繼續堅持中央政府的動態清零政策要求下,接下來內地根據疫情形勢發展應該怎麼做,怎麼解開社會面存在的困惑,在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民生之間取得最佳動態平衡,需要全社會一起來想辦法。尤其是疾控專家與有社會影響力的媒體、自媒體,更要多提看法建議,群策群力,爭取早日找到更好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