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勢今非昔比 中國防疫又到面臨關鍵決斷的十字路口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隨着冬季疫情來臨,在經歷過三年嚴厲管控之後,中國疫情防控又到了一個面臨關鍵決斷的十字路口。不久前,中國政府通過了二十條優化防控措施,但是這個廣受社會歡迎、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開放社會活力的措施,在各地方實施中因為思維慣性遭遇了不小阻力,在一些地方,一刀切、層層加碼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近期有愈演愈烈之勢。

西安一社區市民進行核酸檢測。(人民視覺)

考慮到中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相對匱乏且分佈不均的現狀,像一些國家那樣完全「躺平」肯定不行,那也不符合中國文化的傳統價值。但是,如何根據已經變化的情勢和變異病毒的特性,鼓勵各地方政府官員與社會大眾勇敢面對現實,將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到實處,仍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

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民眾,都應建立一個開放性思維,實事求是地認識到新冠病毒已經與人類共存,消失不了了。即便中國國內清零了,只要打開國門,與外界有人員和物資交流,它都會傳播進去並構成傳染壓力——除非永遠不與外界交流,永遠採取戰時封控狀態——而這根本是不可能的,無論國家還是個人,都不可能。當今世界,任何人都無法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起來,也不可能永遠處於戰時狀態。

大家首先應該認清楚這個現實,不要因為太殘酷而不願面對。既然一個結果必然要發生,那就勇敢去面對這個結果,想辦法把成本降到最低,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是中國最高領導人一直反覆向全黨強調的勇於鬥爭精神。各級政府與社會大眾都應認識到,在一個必然來臨的結果面前,逃避沒有意義。不管對面是看得見的敵人還是看不見的敵人,逃避都只會擠壓你的空間,讓你持續付出更高昂成本,直到最後因再也無力應對而窒息、崩潰。

所以,中國政府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拉壓平感染曲線,防止疫情在短時間內大規模爆發,將感染與重症病例控制在醫療資源可承受範圍之內,在各方面實現最佳平衡,有掌握地逐步放鬆社會管控,直到社會完全適應。要在新平衡下,通過允許其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釋放人力、財力、物力和社會活力空間,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生命健康的同時,也最大程度上保持社會活力,保持社會流動性,將社會總防疫成本維持在一個可持續的水平。

北京實施嚴格管控措施防止疫情傳播。(AP)

這才是中國調整防疫政策的意義,是中央出台二十條優化措施的目的。為達到這個目的,二十條優化措施說得很清楚,要「加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地方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同時應該把重點從限制全員社會流動,轉移到脆弱人群保護上,加速推進疫苗接種,加快方艙醫院和醫療物資儲備,從而為更長遠的共存狀態做準備。

然而很遺憾,在這波冬季疫情中,有不少地方根本做不到這二十條要求,一刀切、層層加碼等不僅未能得到有效整治,反而在這些天有進一步強化之勢。

比如,有的城市原來進行72小時常態化核酸檢測,但是在這波疫情中升級為48小時(局部地區甚至24小時),而且把核酸檢測結果與居民出行掛鈎,未按要求做核酸幾乎寸步難行。有的城市要求外來人員不管核酸檢測結果如何,五天內都不能到商場飯店等公共場所。有的地方又祭出了封村斷路等早就被明令禁止的措施。

至於以變通方式,以疫情反彈防控為名限制社會流動,搞封校停課、停工停產、無「靜默」之名而搞靜默之實的做法,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抱怨,更是不絕於耳。在一些大城市,甚至連跨區出行都成了奢侈!不少地方仍然在原來的認知框架下,一看到數據上升就心慌,立刻又退回了原來的防控老路,想採用原來熟悉的方式,通過大規模封城、靜默等來徹底消滅病毒。

因疫情管控而空蕩蕩的商業中心。(美聯社照片/安迪黃)

而實際上,徹底消滅病毒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便在局部範圍追求徹底清零,也會付出極其高昂的成本,會導致經濟活力喪失,焦慮怨氣戾氣瀰漫,出現經濟、社會與信心危機。這都是經過三年社會檢驗,在過去行之有效有效,在新形勢下卻已經行不通的路徑。

所以,當今之計,中國各級政府必須要轉變思路,要真正理解二十條的政策精髓,對「必然之勢」有清醒認識。要對已經變異的病毒有科學認識,對社會面因為長期管控而出現的焦慮對抗情緒,對老百姓面臨的生產、生活、生存壓力有切實認識。越是有疫情反彈,越是要提醒自己:現在的情勢已經不是三年前的情勢,現在的病毒也不是三年前的病毒了,不要在不知不覺中又走回老路,陷入路徑依賴。

各地應按照二十條要求,「引導客觀認識我國防控政策措施的優化調整是基於病毒變異的特點」,要認識到它「既是科學的更是必要的。」應該把話筒還給疾控專家,讓真正了解病毒、實事求是、對社會負責任的專家出來說話。

事實上,經過多次變異的奧密克戎病毒,早已不是原來的病毒,其毒性如何,幾個月來的重症率與死亡率可以提供有力支持。

防疫人員在做檢測,病毒變種已和原來大不同。(AP)

之前,為鞏固防疫和其它現實需要,各方面對病毒的宣傳多側重於在其影響如何嚴重的層面向社會大眾渲染,使得社會面很多人對變異病毒缺乏了解,誤認為與病毒共存的國家都還像當年印度一樣死傷枕籍,美日歐等國家還生活在疫情的水深火熱之中,民眾感染後非死即傷。

這種做法非常值得商榷!事實上世界其它國家的應對辦法也並非一無是處,在應對新冠病毒這個人類共同敵人的戰鬥中,只要是好的辦法都值得肯定。為消除此前這些做法產生的社會恐懼,各方面應儘快把確切情況完整準確介紹給社會,幫助大家在認識上轉過彎來。從認識轉變到付諸行動,需要智慧與時機。但是首先,我們要有直面現實的勇氣,不要讓曾經取得的成績變成阻礙創新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