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冷清醫院就醫人數緩降 北京或已闖過第一波疫情高峰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放開十日,記者發現北京街頭及各商場依舊蕭條冷落,大街上車輛稀少,晚上六點多一過幾乎難覓人蹤,商場內除了剛上映的電影《阿凡達》可以帶來一些人氣,商品售賣區域均空空蕩蕩。飯店、咖啡館等餐飲單位雖然已經放開堂食,但是因為人們擔心出門被感染,也幾乎空無一人。

疫情衝擊下空蕩蕩的北京街頭。(美聯社照片/安迪黃)

與此同時,在北京同仁醫院、協和醫院、宣武醫院、人民醫院和北醫三院等市區主要醫院,雖然發熱門診仍然大排長龍,但是人數已經明顯比原來有所降低。為應對疫情高峰,記者了解到有醫院採取了召回退休醫生的方式或是從其它科室「借人」來應對。症狀輕微的醫護人員則「輕傷不下火線」,繼續在門診堅持接診。

在北京市一家三甲醫院,正常情況下發熱門診在疫情前大概位置在七八十人每天,冬春流感季節高峰在一百二三十人,但是在本月10日,最高曾創下了481人每天的最高紀錄。最近兩三天,又進一步緩降到300人以內。

媒體同行的觀察也大致如此。已經從官媒總編位置上退休,主要靠經營自媒體維持網絡能見度的資深媒體人胡錫進,也認為「北京市最艱難的時期似乎正在度過去」。

北京醫院大門外。 (視覺中國)

因為中國之前採用了「動態清零」的方式應對疫情,十天前才在形勢壓力下被迫放開,此前政府醫療資源準備不足,各地醫療資源分佈也不均衡,在迅猛爆發的疫情面前,各地正陷入缺醫少藥的緊張狀態,作為第一波應對疫情衝擊的北京能否平穩度過高峰令人格外關注。

慶幸的是北京有較為充裕的醫療資源,而且因為多數普通市民感染髮熱後選擇在家吃藥治療,很少有人願意到醫院大排長隊,使得醫院面臨的一般接診壓力得到極大緩解,成為北京成功度過第一波疫情高峰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