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營經濟 如何將口號變成行動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新釋放出要支持民營經濟的信號後,內地已有多個省份表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企業是自己人」,「國企民企一碗水端平」等。這些表述一方面說明中國民營經濟正重獲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營企業現正面臨的集體困境與惶惑不安。

全國政協舉辦政協委員談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座談會。(視覺中國)

這些年中國民營企業過得很不容易,尤其近幾年來,疫情疊加了各種內外情況變化,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氾濫,以及社會上各種針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極端主張和仇視性言論等,讓不少民營企業家後脊背發涼,企業正常運營受到衝擊,經濟活力與市場信心低迷,經濟民生與就業等深受影響,現在能做出這樣的表述,不管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總歸是積極變化。

中國民營經濟就像野草,它們非常脆弱,缺乏市場與政治風險抵抗能力,一點星星之火就可能把他們的積累與信心燒得精光;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像野草一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一旦有合適的土壤與空氣環境,嗅到一點春天的氣息,就會重新紮根發芽,萌發勃勃生機。所以只要在政策環境上讓民營企業能感受到春天的陽光,能呼吸到市場的氧氣,不翻過來覆過去折騰他們,假以時日,他們一定能重新活起來,市場信心與經濟活力也一定可以重新回來。問題的關鍵在於,應該怎麼做才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陽光,呼吸到氧氣。

公平很重要,但是真正做過民營企業的都知道,根本做不到,不止中國做不到,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做不到。企業因為「血統」、規模、從業領域等,在政策、市場準入、融資成本等方面被差異化對待,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歧視性壁壘,都是很正常的,全世界哪個國家都一樣,大家雖然心有不滿,但是都還可以接受。

最重要的是要在政策與法律環境上讓企業家安心,有一套明確可遵守的規則,對未來會怎麼發展有一個穩定的預期,而不是制度規則隨意變化,讓大家不僅對未來變化捉摸不定,甚至感覺財產乃至人身安全都面臨不確定性。如果這樣的話,誰還會願意做中長期投資?誰還敢擴大生產經營?

民營企業家,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新華視點)

另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民營企業的控制權與決策權問題,這也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我們或者可以做一個庸俗的比喻,企業家建立一個企業,這個企業可以視為是他的帝國,如果這個自己流血流汗建立起來的帝國的控制權與決策權旁落,企業家會怎麼辦?

所以對民營企業的監管也好,指導也要,幫助也好,都要注意不要侵涉民營企業家的控制權與決策權,不要在社會上、給企業家形成一種侵奪控制權與決策權的想象。國家對民營企業的監管、指導、幫助應該依法依規進行,不要涉入企業的微觀決策。舉例來說,一個好好經營的民營企業,你又沒有參與投資,突然提出給他派個高管入駐,企業家會怎麼想?社會上會怎麼看?他提出的建議或要求即便不合理,企業敢拒絕嗎?

第三個是要真正為企業和企業家解決實際問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搞官僚主義。這些年對貪腐和行政亂作為的整治取得了很大成績,國家發展剷除了一個大毒瘤。但是在此期間,明哲保身、寧左勿右等行政不作為與政治投機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官僚主義也氾濫成災。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本屬政府職責,明明可以解決也應該解決的問題,一些地方卻找各種理由、各種藉口久拖不予解決,導致企業的資產宕機,嚴重影響企業經營。還有一些地方,以政府財政緊張為由——甚至連什麼理由都沒有,就違法拖欠或變相拖欠企業資金,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進一步為企業製造難題,加劇企業困難,有多少企業就是這樣被拖死的。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扭轉,企業家怎麼可能有信心?

所以,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這件事,說很容易,說誰都會,重點是做,怎麼做,做什麼,願不願意做,才是關鍵。如果支持只落在嘴上,只是喊着民營企業是自己人,國企民企一碗水端平等,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但是其意義與成效會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在喊的時候行動能跟上,能做得好,做得到位,做到企業與企業家最關切、最需要的點上,哪怕喊的聲音小一點,甚至不喊,效果都會事半功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用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上也同樣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