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封疆大吏山東籍最多廣東籍僅一人 官員升遷如漫長激烈競賽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自去年10月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結束以來,伴隨着密集的人事調整,內地31個省(包括正省級的直轄市和民族自治區)的黨政一把手基本完成換屆,新任命的省級政府一把手都已陸續通過省級「兩會」的法定程序「去代轉正」。在今年3月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31個省的黨政一把手將帶領各自省市區的代表團亮相。

黨政一把手是指省委書記(直轄市市委書記、民族自治區區委書記)和省長(直轄市市長、民族自治區主席),屬於手握實權的地方大員,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新疆的黨委書記由副國級的政治局委員兼任之外,其餘均是正省級,負責一省的全面工作,位高權重。

相比於明清兩朝,省委書記和省長,與巡撫、布政使比較像,在某種意義上是今天中國的封疆大吏。所不同的是,明清兩朝有總督一職,今天已無,巡撫有軍政大權,但今天的軍權均已集中於中央軍委。但與中國古代宰相起於州郡的傳統相似的是,今天中國高層領導人多數都會有擔任地方黨政一把手的經歷,可讓他們在治理國家之前有比較豐富的地方治理經驗。

2022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其中,李強、蔡奇、丁薛祥、李希是新晉升的常委。(新華社)

二十大新產生的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當中,大部分同樣有地方工作經驗,且通常都曾擔任地方黨政一把手。比如,新晉政治局常委李強、蔡奇、丁薛祥、李希都曾在地方工作過,李強、蔡奇、李希更是直接從地方黨委書記躍升為高層領導人。這反映出中國高層政治對於地方經驗的重視。目前內地31省區市的黨政一把手是過去兩三年調整的,從中更可以看出近年來中國官場的人事規律和政治邏輯。

比如,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包括:山東籍的封疆大吏比例最高,大約在31個省區市佔五分之一的比重,像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書記梁言順和政府主席張雨浦均是山東人;來自於浙江、江蘇、福建的地方大員同樣為數不少,但籍貫在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只有山西省委書記藍佛安1人;31個省區市的黨政一把手,合計62人,都是從基層幹部做起,多數只有升到處級後才有機會調任,一般在30歲左右,然後在40歲左右成為廳局級,50歲前後躋身省部級,若是政治黑馬,升遷速度更快。

藍佛安是廣東惠東人,曾長期在廣東工作,2022年升任山西省委書記。(微博@惠州發布)

中國官場具有鮮明的科層制特點,官員的升遷如同漫長而激烈的競賽。同是副廳級,一個地級市為例,政協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市長、政法委書記、常務副市長、市委副書記,有着明顯差距,這意味着一個人從躋身廳局級那一刻到升為手握實權的正廳級市長、市委書記,往往要經歷長時間的考核和選拔。這還只是一個層級的選拔,若從普通科員升為作為國家領導人主要培養梯隊的省委書記、省長,那不知要經歷多少層、多少年的考核和選拔,不知道要和多少人競爭。

認識31個省區市的黨政一把手的人事規律是理解中國政治的重要部分,從中既能了解當下各省區市的現狀,更能提前洞悉未來中國的政治走向。基於此,《香港01》將在全國「兩會」之前,推出解讀中國地方大員或者說封疆大吏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