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美博弈形勢下強化金融監管應對科技競爭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3月7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秘書長肖捷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從他的說明中可以發現,金融機構改革和重建科學技術部是本次改革的重點,意在強化中央事權和金融監管,應對來自美國的科技競爭,具有比較現實的意義。

本次涉及部門最多的改革應該便是金融領域。撤銷銀保監會,新組建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納入國務院直屬機構,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把原先屬於央行的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和屬於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同樣被納入國務院直屬機構,統一負責公司(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工作,原先屬於國家發改委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劃入證監會。

針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存在的監管手段缺乏、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本次改革要求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這意味着金融監管領域的中央事權進一步強化。

除此之外,調整央行大區分行體制,按照行政區設立分支機構,不再保留縣(市)支行。國家強化對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統一管理,把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機構的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範管理,使用行政編制,執行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標準。這將有助於國家不同機構公務員工資待遇的統一性、公平性,以防範、減少不當行為或腐敗。

去(2022)年8月,「香港01」曾刊文《被瞄準的金融碩鼠:讓反腐的狂風暴雨來得更猛烈些》,探討金融領域的反腐和長效監管制度建設。該文認為,「金融業因為屬於『錢袋子』,在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過去一些年,「金融行業的亂象一直在累積並不斷妨礙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大眾對於金融圈的腐敗、暴利、人性扭曲和異化多有不滿。不論P2P的密集暴雷、河南多家村鎮銀行出事,還是一些金融機構高息攬儲亂集資和高槓杆所積聚的金融風險,抑或金融系統腐敗對於金融業健康發展的致命傷害,都在警示當下中國亟需規範和整治金融行業,防患於未然。」

尤其是在中國內有經濟下行壓力,外有中美博弈壓力的形勢下,釐清職責,在促進金融發展的同時優化金融監管水平,便是題中之義。

在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銀保監會被撤銷,重新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保監會官網)

科技、數據、知識產權,是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又一個重心,涉及國家核心競爭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驗社會發展的經驗總結。近年來,隨着美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在關鍵技術上對中國「卡脖子」,華為陷入缺芯困境,中國社會更是形成發展高科技的廣泛共識。

關於這點,肖捷在機構改革說明中表示:「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面對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必須進一步理順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更好統籌科技力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攻堅克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正因這樣,本次改革決定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後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科學技術部將剝離多項具體職責,今後主要負責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

近年來,美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讓中國公司華為陷入缺少晶片的困境。(Getty)

與此同時,本次改革將決定組建國家數據局,將原先分散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的關於數據的職責,統一交由國家數據局集中管理。考慮到數字資源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改革或有助於權責統一,建設數字經濟。國家知識產權局則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地位提升的背後凸顯國家對於知識產權在現代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重視。

除此之外,2021年才掛牌成立的國家鄉村振興局不再單設,相應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的關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工作的具體職責被劃入民政部。國家信訪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地位提升背後,意味着重視程度的增加。中央國家機關按照5%的比例精減人員,收回的編制主要用於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

從目前公布的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訊息來看,針對性比較強,尤其是金融領域和科技領域的改革,事關中國在與美國博弈過程中防範金融風險和提升科技競爭力。但這還只是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部分,是否還涉及更大範圍的改革,是否有更多考量,還需要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