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管」引發巨大爭議 如何消除社會公共輿論擔憂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農管」被推到了中國輿論風口,因為「城管」在內地的惡劣口碑,不少地方城管職能異化,經常過度執法、以保護市場秩序之名侵害商販商業利益、窒息市場空間和經濟活力等造成的寒蟬效應,很多人擔心「農管」會不會也步「城管」的後塵,成為盤踞在農民頭上的官僚主義烏雲。

如中國輿論場流量大V,一向以民族主義贏得粉絲支持的胡錫進就不無擔憂的表示,「農管」要做到準確執法,而非為了創造業績,刷存在感,找各種事情瞎管,這才是關鍵。

胡錫進還系列羅列了他的幾大擔憂,一是在中國目前的基層治理中,管制過度所造成的問題和負面影響總的來說大於管理不足所造成的問題和危害。因此「農管」一定要防止一刀切的工作傾向,不能設置不切合實際的「新農村」目標。

二是基層現在受到的各種檢查、派任務很多,苦不堪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要防止變成農村基層來自上級和外部發號施令的新渠道。農村治理還是要更多依靠原有的組織體系,「農管」不能成為一批「欽差」。

胡錫進。(資料圖片)

三是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的成績應當用農村欣欣向榮的實際效果來檢驗,而不能沉陷於對這支隊伍自我成績的追求,要堅決防止這支隊伍為農村地區的形式主義鳴鑼開道。

四是經過優化後的農業和農村綜合管理措施的總規模應當小於之前,而不是越調整越多。疫情期間整體基層面上的管理措施前所未有強化了,現在需要真正還原到疫情之前。

胡錫進上述擔憂基本上涵蓋了輿論當前的主要痛點。儘管農業農村部在4月15日對此做出澄清,表示「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的職責使命主要是打擊假冒偽劣種子、農藥、獸藥等侵農害農違法行為,不會干擾農民正常生產生活。」但是因為受「城管」在城市管理中做出的不良先例,以及管理主義與形式主義持續坐大成風等原因影響,輿論擔憂似乎並未消除。

筆者認為,以胡錫進為代表的這些輿論擔憂不無道理,不過現在擔憂這些已經沒有意義。既然這隻執法隊伍已經建立,又不可能因為輿論擔憂而撤銷,以後更重要的還是如何監管好這隻隊伍,防止他們走到初衷的反面,不能走着走着就走上歪路。

千萬不能讓他們異化為在農民頭頂作威作福的烏雲,不能讓他們干擾農民生產生活,侵害農民合法利益,窒息農業農村活力,成為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在農村的延伸,而是要想辦法讓他們嚴守執法邊界,儘可能成為一隻捍衛農民利益和服務好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力量而非消極力量。

三亞城管沒收孩子寫作業桌椅。(影片截圖)

必須認識到,人們對「農管」的普遍擔憂,有着複雜深刻的成因,它是中國城鄉社會對當下仍相當嚴重的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朝令夕改、底層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等問題的集體恐懼。在不少地方部門習慣於搞「一刀切」治理,經常來回折騰,勒令民眾不許這個、不許那個,必須這個、必須那個的做法下,有這種心理產生是再正常不過得事情。

同時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案例,各部分各地方都應該從中讀懂民情民意,打撈這些擔憂背後的民意訴求。

有媒體評論說得非常好,農村綜合執法隊伍剛成立不久,一定要防止他們走歪路、念歪經、蓋歪樓,要警惕有人「拿着雞毛當令箭」,把「農管」當成基層越權、濫權、折騰農民的「虎皮大旗」。

而要讓輿論和農民放心,還得建立法治社會,落實各項法定權利,剷除官僚與形式主義,管住那隻閒不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