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霍英東百年誕辰 霍啟文憶爺爺:南沙夢激勵家族二三代

撰文:鄭寧 林芷瑩 蔡苡柔
出版:更新:

從1923年生逢亂世,到青年時期白手起家創業,成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再到投身於政治、體育、教育事業;從戰爭時期為國運物捐資,開創地產先河到率先投身改革開放,著名愛國商人霍英東先生用他的赤子之心,不斷為中國的發展騰飛添磚加瓦。

2006年,霍英東先生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央視讚譽他「聚散有道,義利兼能。國旗和紫荊維繫他一生的光榮。」

今年5月,適逢霍英東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香港01》邀請霍英東之孫、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文,講述霍英東先生傳奇輝煌的一生。「他把一切都奉獻給了社會」,霍啟文說,爺爺霍英東一直秉持著「不賺國家一分錢」的信念,也激勵他為香港、為大灣區、為中國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朝鮮戰爭為國運物資圓少年報國夢

1923年5月10日,霍英東出生於香港蜑家水上人家,7歲才上岸,穿上第一雙鞋。經歷日佔及港英政府,見證日軍的殘暴及港英對華人的欺壓,成長在社會最底層環境中的霍英東從小就知道「沒有國就沒有家」。

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韓戰)打響,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全面禁運,港英政府亦跟隨英國,封鎖貨物進入中國大陸。當雄赳赳氣昂昂的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時,從事海上貿易的霍英東也在香港組織船隊,不顧個人安危,想方設法為祖國運送大量物資。

霍啟文說:「爺爺從日佔時期就想回到廣州報國,但後續能通過各種渠道接觸祖國,他能奉獻的都盡量去奉獻,也是完成他年少時的心願。」

2000年10月25日,在抗美援朝勝利50周年紀念大會上,霍英東作為唯一一位港人被邀請坐上主席台,他在發言中堅定地表示,「當年或許我還不是很清楚,但今天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是做對了,我無怨無悔。」

投身改革開放 身先士卒

因曾向內地運送物資,香港回歸前,霍英東的事業長期遭受到港英政府打壓,他逐漸將發展中心轉移到中國內地,並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支持國家改革開放中。

霍啟文回憶,爺爺霍英東從未過多地說自己的商業成就,而是與孫子分享參與國家建設的點點滴滴。

他把一切都奉獻給了社會,把他的時間、財富、經驗都奉獻給祖國,最主要的就是改革開放的建設。
——霍啟文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霍英東在廣東首先興建了中山溫泉賓館。霍啟文說,爺爺最初希望通過旅遊、遊玩的方式帶動外來投資,同時為外商提供良好的住宿環境,「有好的條件,別人才會願意來。」

中山溫泉賓館新建後,霍英東又與鄭裕彤等外商合資,在旁邊建起新中國第一個高爾夫球會。對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來說「姓社還是姓資」未下定論,興建作為資本主義象徵的高爾夫球場,太過超前。霍啟文說,「爺爺的想法是,最終如果不行,就捐給國家給老百姓當個公園。」

1984年首次南巡的鄧小平站在羅三妹山頭遠眺前方草坪整齊、綠茸茸的高爾夫球會和庭院錯落的中山溫泉賓館,滿意地說「看來開放搞對頭嘍!」。下山時選擇另一條沒有石階、較為難行的路,鄧小平還對陪同人員說出一語雙關的五個字「不走回頭路」。

白天鵝賓館 讓老百姓體驗改革開放的好處

「因為大家對中山溫泉賓館、高爾夫球會的認可,爺爺又在廣州建了白天鵝賓館」,霍啟文介紹,廣州作為當時中國的千年商都,但不完善的基礎設施讓港商都難以習慣,又怎能吸引國外客人?所以對霍英東來說,興建白天鵝賓館有著三層意義:第一就解決廣州招商引資配套不足問題;第二是讓老百姓能切身看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第三就是通過白天鵝自主經營和自主管理模式為國家酒店服務行業培養一批人才。

霍啟文回憶道,「爺爺最喜歡分享白天鵝賓館開業時的故事。」開業當日,廣州政府及酒店管理員擔心會失控,建議不要對外開放。但霍英東則認為,建酒店就是給老百姓的,不僅要開放,還要所有門都打開歡迎。「他也為了這個事情準備了很多後備物資,連廁所板都多買了100個。」霍啟文稱,即便知道會有混亂的場面,但爺爺霍英東還是堅持,要給大家體驗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建成40年來,白天鵝賓館接待了40多個國家的150多位元首及政商文藝界人士。白天鵝賓館也以五星級酒店的高規格標準,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金鑰匙(國際飯店金鑰匙組織UICH)」。

白天鵝早期的員工都是在國內招聘培訓的,因為爺爺說不能依靠國外,一定要自主管理。他帶領團隊到國外、到香港到處參觀學習,感受什麼才是五星級。
——霍啟文

直至2003年後,白天鵝賓館合作到期,廣東省政府希望霍英東能夠繼續運營,但他卻說,自己的歷史任務已經結束了,將白天鵝賓館無償交送給國家。

從改革開放一直到現在,爺爺的觀點就是「不賺中國一分錢」,在中國賺的所有錢都要回歸到中國社會去。
——霍啟文

灘塗起新城 南沙連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

上世紀90年代初,霍英東看中南沙位處珠三角的中心位置,認為這裏未來將有無限潛力。他立下「南沙夢」,希望南沙可以上達廣州,下至港深、珠澳,建橋修路設港口,用暢通的交通讓珠三角的經濟發展獲得大幅提升。這一初衷,便是今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雛形。

霍啟文展示了以南沙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圖。他說,「爺爺很喜歡研究世界地圖,他將全世界國際一線城市研究之後發現,南沙的地理位置與紐約很像。」

他在地圖上指出,由於廣州地理位置並不在珠江口,若要成為國際一線城市則需要有深水港。所以爺爺霍英東認為,南沙發展深水港航運,將彌補廣州的不足。而且南沙可以彌補香港的不足,香港不能承擔的功能,可以在南沙實現。

灘塗起新城,霍英東的「南沙夢」激勵著霍家二代三代。霍啟文直言,「爺爺曾說過南沙的發展他肯定看不到了,至少需要3代人的努力,需要整個珠三角周邊城市都發展起來,才能有南沙的發展機遇。」為能繼續努力完成爺爺的「南沙夢」,霍啟文表示自己已將工作重心放在南沙。

致力體育事業推動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

霍英東前半生的經歷,讓他認識到「強大的國家可以保護每個老百姓」,他也總在思考「中國怎樣才可以更強大」,而強大的國家首先需要獲得國際認可。1970年代,周恩來總理提出「乒乓外交」時,霍英東積極響應,希望藉由香港的平台,恢復中國在國際體育界的話語權,獲得國際機構的合法席位。

1977年,作為香港足協主席的霍英東參加在伊朗德黑蘭舉行的亞洲足協會議,成功幫助新中國獲得亞洲足協會員席位;其後在霍英東的不斷斡旋下,推動中國重返羽毛球、籃球、排球、自行車等體育項目國際組織,再通過加入國際羽聯、恢復國際足聯合法席位,最終於1979年,令新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

談及爺爺致力於國家體育事業,霍啟文表示,「首要原因就是要強身健體,國家要強大,老百姓本身也要強大,健康是最主要的。第二就是體育外交,通過體育讓中國站到國際舞臺上;第三是通過體育賽事增強人民信心,培養民族自豪感。」

1980年代初,為了培養運動員,鼓勵更多的人投身體育事業,霍英東出資1億成立「霍英東體育基金會」,為金牌選手送出1公斤重的純金金牌和部分現金。他曾說,「我們不是強調一切向錢看,但應看到,一塊金牌打動了多少億中國人的心啊!我希望更多年輕人投入體育運動。」

雙奧場館「水立方」。(視覺中國)

為中國體育發展努力半生的霍英東,因病在2006年離世,雖遺憾未能親眼見證北京奧運,但喜愛游泳的他捐贈2億建設的「水立方」游泳館,將長久地在中國體育發展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傳承愛國之心 霍啟文邀香港青年共同努力建設灣區

從新中國剛成立到改革開放,霍英東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國家,但他卻總是心懷感恩,告訴子孫後代,感謝國家給他機會盡自己綿薄之力。採訪最後,霍啟文感嘆,爺爺的文化影響力和個人影響力是無法估量的,自己還需更加努力,「他總能前瞻地看到還需要做些什麼,竭盡全力宣傳中國改革開放,想方設法邀請全球華人一起參與國家建設。」

霍啟文接受《香港01》專訪,講述爺爺霍英東輝煌的一生。(01獨家)

如今,內地經濟騰飛、灣區政策設施完備,霍啟文也號召香港青年多來大灣區看看,亦希望未來的南沙能為香港青年提供一個發展平台。霍啟文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粵港合作,讓作為珠三角中心點的南沙發揮自己「取長補短」的角色,為香港居民、內地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家族成員也會繼續往這個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