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創樓花修水庫 霍啟文:爺爺霍英東不為賺錢只為證華人力量

撰文:鄭寧 林芷瑩 蔡苡柔
出版:更新:

作為香港商界的傳奇人物,霍英東先生一直以其愛國愛港的赤忱之心、傑出的商業才華和慷慨的慈善精神獲得民眾的尊敬。1923年5月10日,霍英東出生於香港原住民蜑家艇戶。伴隨著香港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為璀璨的東方明珠,霍英東也從水上孩子成長為一代商界巨賈。

在同代香港華商中,出身貧苦的霍英東可謂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他首創樓花及分層銷售,引領香港地產邁入新的時代。此外,他還團結華商成立了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提升華人在香港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1997年回歸時,霍英東先生全力支持香港回歸祖國,並堅定擁護「一國兩制」。他對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為日後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搭建起堅實的橋樑。

霍英東先生之孫、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文在談論爺爺在香港奮鬥的故事時深感敬佩和感慨。他也堅定地說,他與爺爺目標一致,就是要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白手起家 買下戰後物資攢下第一桶金

霍英東12歲時,因其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香港皇仁書院。然而,由於香港被日軍佔領,霍英東只能被迫停學。霍啟文說,從那時起,爺爺就開始走向社會並學習如何經商。「爺爺幹過苦力、當過打鐵工、扛過糧袋。一次,他搬一個大油桶,由於體力不支,油桶從半空掉下將一個手指壓殘。後來在親友的支持下,湊錢開了一家雜貨店,爺爺第一次當上了老闆。」

1945年日本戰敗,日佔結束。有一天,霍英東在報紙上經常看到港英政府將戰後物資進行拍賣的通告,那時看懂報紙的人不多,他利用在皇仁書院學過的英文優勢,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

香港皇仁書院是香港第一所官立中學。(網絡資源圖)

一次,他看中一部輪船機器拍賣招標,就向家人借了點錢參加投標,沒想到真中了標,港府部門通知他帶上1.8萬元提貨,那時候1.8萬元對於霍英東來說是筆巨款,哪里拿得出來?但他知道這批機器的價值,並沒有放棄,到處找人借錢,卻沒想到最後竟然被一位識貨人以4萬元直接買下。

霍啟文說,爺爺在這次買賣中賺取了2萬多塊錢「當時爺爺只有22歲」,這是霍英東的第一個項目,也是他賺到的第一桶金。在講述爺爺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時,霍啟文說:「機遇到處都有,就看你夠不夠主動。」

辛勤積累資本 「每一分都放在有意義的地方」

此後,霍英東繼續從事水上運輸的老本行,同時在東沙島出海打撈海草以供應藥商。抗美援朝期間,他冒著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全面「禁運」以及港英當局武力「緝私」的巨大風險,為新中國運送大量的急需物資。年輕的霍英東用自己的冒險精神和辛勤勞動積累了一定的資本。

霍啟文稱,六十年代初,香港有報刊登載爺爺這段經歷文章時,曾以「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和「英雄莫問出處,奇蹟在於人為」這兩句古語形容爺爺,這也是對爺爺早年創業比較恰當的評價。同時,爺爺把每一分賺來的錢都放在有意義的地方。

1992年,本港大孖沙於廣州市經濟技術合作項目介紹會聚頭。(圖片取自:《呂志和傳》,右起為呂志和、李嘉誠、霍英東、黎子流及李兆基)

發展地產生意 開創樓花和分層售賣的地產先河

在1950年代,霍英東成立了立信置業公司,以280萬港幣的價格購得利氏家族在銅鑼灣的使館大廈,並以130萬購入旁邊的地皮,於1955年建成當時全港最高的建築物「蟾宮大廈」。然而,霍英東並未就此止步,他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住所、活躍樓市,開創了全球罕見的「買賣樓花」和「分層銷售」這一革命性方案。

霍啟文表示:「在那個只能買地皮或整棟建築出售的年代,香港人口持續增加,解決普通民眾的住房問題至關重要。」然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購買地皮代價過高,而且在港英政府的管控下難以開設銀行帳戶,無法獲得貸款。因此,霍英東提出了「買賣樓花」和「分層銷售」的創新概念,通過預繳部分訂金,即可有機會成為「業主」,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除了這些創新概念,霍英東還為自己的樓宇編製了「售樓說明書」,幫助廣大市民更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住房。這個創舉被廣泛效仿,至今仍然成為全球房地產行業通用的經營手法。

霍啟文說,「爺爺創新精神值得我學習。」也正是以上這些全新的經營方法實施,給原本冷清和沉悶的香港地產行業注入活力,使香港房地產快速進入黃金期,從而推動香港經濟繁榮。當然也令霍英東的財富急劇增長,成功躋身香港富豪的行列。

團結華商 成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

正所謂「樹大招風」。霍英東的成功引起當時香港部分人員的忌憚,而且他與中國大陸有著親密的關係,特別是曾經抗美援朝為內地運送急需物資的經歷,使他的生意經常遭受到港英當局的種種刁難和打壓。

霍啟文介紹說,1965年,港英政府公開招標拍賣海軍船塢地皮,然而由於當時香港正經歷著「銀行風潮」,地產市場一片動蕩,所以只有爺爺霍英東一人公開投標。然而,港英政府看到地皮乏人問津,便宣布取消招標。

第一屆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成員合照,霍英東(右6)與何鴻燊(右5)相鄰而坐。(受訪者供圖)

受到港英政府的打壓,霍英東認為華商需要擴大影響力,並抵抗受到歧視的現狀,這需要「團結一致」。霍啟文稱,爺爺霍英東於1965年發起成立了「香港地產建設商會」,他說:「爺爺希望華人能夠團結一致,抵抗經濟不穩定帶來的風險,以謀求共同發展和促進香港房地產業市場走出低迷,重新走向繁榮。」

霍英東被推舉為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的首任會長。當時有300多個華商加入了該商會,幾乎包括了香港所有的大建築商和地產公司。在成立大會和就職典禮上,霍英東向全港的華商提出了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

香港地產行業有義務和責任,使本港市民將省儉積蓄所得,自購屋宇,達到住者有其屋,使大家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霍英東(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就職演說)

霍啟文感歎道,「爺爺在那個時候就提出了住者有其屋,這是何等的境界!」

從扛沙石到沙石最大供應商——霍英東在港大興市政建設

霍啟文回憶道,爺爺年輕時在碼頭打工扛沙石,後來逐漸積攢,創辦淘沙公司「有榮有限公司」,成為水上工程的承包商,從被僱傭變成僱傭他人。霍英東的「有榮」自5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從事香港填海造地等許多市政工程,對香港的基礎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市的建設、道路修建和填海工程都離不開「沙」。然而,被稱為香港「海沙大王」的霍英東卻表示,將沙賣給政府並不是賺錢的生意,甚至可能會虧本。不過,他認為,香港能夠依靠自己供應的沙石,在短時間內建起高樓大廈,是一種滿足感和責任感。

那時候我們是最大的沙石供應商,所有的基礎建設都與沙石有關。 在60年代,他還建造了全亞洲最大的海上淡水湖,也是香港最大的水庫——船灣淡水湖。
——霍啟文

談到船灣淡水湖,霍啟文提到了霍英東解決「湖內鹹水倒灌」問題的智慧。爺爺曾說:「只要湖內的水位高於外面,就不會發生倒灌。」他以這麼簡單有效的方法解決了困難。

霍英東後來也曾說,過去,香港大型建築工程都是給外國公司做的,華資公司很難與外資競爭。有榮公司能夠成功競投淡水湖三期工程,也開香港本土華資公司成功競投重大工程之先河。淡水湖工程比原定時間提前了一年完工,大大緩解了香港用水緊張問題。

建天橋、修水庫,填海造地......在香港的基建史上,霍英東的每次參與都是一次重要的。霍英東也曾表示,他的淘沙公司「有榮有限公司」從未停止對香港市政和海港工程的建設。

霍啟文說,其實爺爺在淡水湖工程並沒有賺錢,爺爺曾說「人到了某一階段,是不講賺錢的」,爺爺只是想證明自己,證明香港華資公司。

涉足澳門賭業 霍英東卻將盈利全部捐獻

一生從不喜歡賭博,甚至鮮少去澳門的霍英東,在1961年無意中與何鴻燊等華商合作,贏得競標,獲得了澳門賭牌。然而,霍啟文指出,爺爺曾用「鬼使神差」四個字來解釋自己為何介入澳門賭業。因為爺爺最不喜歡賭博。

霍英東與何鴻燊。(網絡資源圖)

「爺爺生活簡樸,平時最喜歡吃的是番薯和芋頭。他在澳門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捐獻出去了。」霍啟文回憶道,爺爺霍英東曾自嘲說,「萬頃良田一鬥米,千間大廈半張床。我的胃還算不錯的,但一頓飯也吃不完一鬥米。做人要懂得,財富來自社會,應該回報於社會。」

2002年,霍英東宣布將自己在澳娛的27.7%股權捐贈給澳門霍英東基金會,用於推動澳門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發展。

霍英東是最早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建設的。他通過設立霍英東基金會、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霍英東體育基金會等形式,分別以獨資、合資、捐贈等方式在全國興建了數百個項目,總支出有百億港元。他以慈善捐贈方式積極推動港澳和國家的教育、體育、醫療以及文化等事業發展。

除了捐贈助力體育、文化等項目外,霍英東自己亦非常熱愛足球、網球等運動。(受訪者供圖)

有人統計,到他辭世時,他對社會慈善捐贈已經超過150億港元。也有記者曾問他究竟捐了多少錢?他卻不好意思地說:「我的捐款好比大海裏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只是對國家的一份心意。」

支持香港回歸 推動「一國兩制」政策

生於斯,長於斯。霍英東在香港回歸前夕發表了《回顧與展望——香港社會的變遷和前途》一文,表達了對中國政府和「一國兩制」政策的支持,以及對香港前途的信心。

在香港回歸前的時期,霍英東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帶領團隊前往內地考察投資,同時將內地的政策帶到香港,倡導愛國愛港的理念,以促進港人對國家的了解和認同感。他的努力為香港順利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未來的交流合作鋪平了道路。

霍英東先生的「愛國至誠、愛港至深」的精神在香港的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愛國商人,更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政治領袖。

2000年,抗美援朝勝利50周年紀念大會上,霍英東作為唯一一位港人被邀請坐上主席台。

他的故事和精神也不斷激勵著霍家後代,他們「薪火相傳」將繼續扮演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橋樑角色,在當今,為建設大灣區,為香港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

霍英東先生的「愛國至誠、愛港至深」的精神在香港的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愛國商人,更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慈善家與社會活動家。他的故事和精神也不斷激勵著霍家後代,他們「薪火相傳」將繼續扮演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橋樑角色,在當今,為建設大灣區,為香港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

霍啟文:我的目標是為大灣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01專訪霍啟文(香港01獨家)

作為香港廣州青年總會主席的霍啟文,又作為家族一分子,受到祖父輩們的影響,一直以來積極促進兩地的合作與交流。霍啟文提到,他的目標與爺爺霍英東一脈相承,那就是為了南沙和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而努力。他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就是三地的融合,未來彼此之間的差異和障礙將愈來愈小。

霍啟文指出,目前,香港政府積極推動內地人才的引進,為香港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愈來愈多的香港青年前往內地生活和工作,這將進一步促進兩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作為紮根香港,在廣州工作的香港青年,對於香港和大灣區的未來,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