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92年:中國對日本最需要的三個「清醒」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92年。92年前的今天,在明治維新後快速崛起的日本被軍國主義的侵略思維所裹挾,武力佔領中國東北,開啟侵略中國之路。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了極其深重的災難。92年後的今天,中國綜合國力早已反超日本,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是日本經濟總量的3倍多。時移世易,儘管日本人均GDP依然遠遠高於中國,日本在諸多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具有領先優勢,但今天中國和日本的綜合實力對比,與92年前已經有根本性反轉。這反映了過去92年中國在經歷一系列苦難後,勵精圖治,終於再次實現國家的崛起。

此時此刻,在九一八事變92年之際,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該怎麼面對歷史問題?怎樣去處理對日關係?在新的內外形勢下,中國要有三個維度的清醒認識。

第一,牢記歷史教訓,繼續發展和壯大自己,持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代日本侵華戰爭讓中國大地生靈塗炭,上千萬人傷亡,嚴重破壞當時中國的發展。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恰如納粹德國在歐洲的罪行。牢記歷史教訓既是對前人苦難的同情和告慰,又是對正義、和平的堅守。任何為侵略戰爭叫好的人,任何否認歷史是非、置民族浩劫於不顧的人,都不能不令人懷疑他的良知是否已經泯滅。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在宛平城外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自此開始全面侵華。(新華社)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日本侵華戰爭的事實殘酷揭示出世界秩序的叢林法則和實力原則。當年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一度寄希望國際聯盟(或可視為聯合國的前身)調解爭端,結果以失敗告終。那是一個大國紛爭、弱肉強食的時代,那是一個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正義、和平早已被叢林法則和實力原則侵蝕,寄希望國際聯盟的調解無異於緣木求魚。二戰後,人類社會建立起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叢林法則和實力原則。但從冷戰的歷史和今天的俄烏戰爭來看,叢林法則和實力原則依舊在影響世界秩序。這再次說明在人類社會未實現大同之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遭遇不公時當然應該尋求國際社會的聲援,但歸根結底還得靠自身強大,只有自身不斷髮展和壯大,才能有足夠強大的能力維護正義與和平。否則,如果自身不強大,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國際社會的聲援,那無疑是在拿國家命運和人民福祉作賭注。

正義與和平在任何時候都是努力方向,因為那是人之為人的價值追求,是一戰、二戰的血淋淋教訓。但正義與和平只有以強大實力作為後盾,才能歷經風雨而不倒。

第二,在勿忘民族苦難、牢記歷史教訓的同時,中國社會要逐漸走出歷史悲情意識,不要活在歷史的陰影之中,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輕裝上陣。畢竟,牢記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教訓絕不等於一直活在歷史的陰影之中,逐漸走出歷史的陰影也不等於忘記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教訓,要辯證地看待二者之間的關係,不可非此即彼。

1978年,在新的形勢下,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Getty)

中國當然需要敦促日本正視歷史問題,不要被右翼思潮裹挾,甚至應該聯合曾被日本侵略戰爭傷害的國家和地區,共同守護歷史的是非曲直。但畢竟日本侵略戰爭已經成為歷史,二戰結束之後中日兩國乃至世界形勢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今天的中國不再是昔日的中國,日本同樣不是過去的日本。自1972年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以來,數十年的交流、合作早已在造福兩國百姓的同時讓彼此建立密切的聯結。正因這樣,在新的時空背景下,崛起的中國在處理對日關係時應該逐漸走出歷史悲情意識,分清歷史和現實的區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好分寸,沒必要讓歷史問題過度影響兩國關係正常發展。

第三,中國要吸取近代日本侵華的狹隘民族主義和弱肉強食思維的教訓,以和平、平等、正義、命運與共來改進現行國際關係體系,堅守道義信仰,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道德感召力。這既是以史為鑑,又應該是一個受難的大國崛起後的道義抱負。

北京大學教授王緝思曾在《淺論中日關係的鑑往知來》一文寫道:「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與日本在人種和文化方面最接近,而日本對中國所造成的民族災難和心理創傷也最嚴重。縱觀歷史,中日兩國的相互認知和感情一直處在不斷波動的過程中,俯視、仰視、平等、鄙視相繼出現,循環往復……中國國內經常聽到的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民族生性缺乏平等意識,只懂得尊崇和服從強者,輕慢弱者;日本人之所以現在還不尊重中國,是因為中國還不夠強大。這種觀點說,等到中國的實力足夠厲害,在國際上跟美國平起平坐乃至超越美國,日本人就會乖乖地服氣,就像現在對美國那樣,對中國俯首稱臣。不過,中日關係180年的歷史事實,難以支持這一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立論。日本崛起之後對中國弱肉強食的態度和政策,不僅深深傷害了中國,也最終給日本招致了民族災難。所以,在180年的中日關係歷史中,最應當吸取的教訓,是國家間關係不能只遵循實力原則,外交政策不能訴諸狹隘民族主義,而必須遵守國際行為規範與人類共同的道德準則。」

中國是一個有着深厚文明傳統和崇高道德抱負的國家,多年以來都在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在崛起後除了要本着現實主義原則維護國家利益,在底線問題上堅守原則,亦要借鑑古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大事小以仁」的智慧。尤其是在面臨美國遏制壓力的當下,中國要集中注意力審慎應對,構建統一戰線,爭取更多的國家在中美競爭過程中不要簡單倒向美國。正如復旦大學教授唐世平所言,中國應爭取與東亞地區形成越來越緊密的經濟相互依賴,讓東亞地區不加入美國的「對華遏制統一戰線」,便能穩住基本盤。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國家實力之外,還要發揮外交智慧和道德感召力。這就要求中國在處理對日關係時要保持清醒和理性,從更宏大的視野和國家發展大局來與日本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