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裏的新思想| 于品海談「創新」在中國傳統及現代的重要性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香港01創辦人、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于品海早前參與官媒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系列專題片《典籍裏的新思想》的錄製,透過「一國兩制」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結合自身經歷講述「創新」在中國傳統及現代的重要性。

+8

系列專題片《典籍裏的新思想》著力於構建中國敘事體系,向海外展現中國的思想智慧。《典籍裏的新思想》訪問多名學者,以中國古籍為切入點討論中國文化的傳統和發展特色等。該節目在去年年底起發布,拍攝的地點除了第一集選擇在孔廟之外,其他則選擇了收藏大量珍貴古籍的四大中國國家版本館。

第二集的主題詞是「創新」,這是今日中國最火熱的詞匯。從縱橫交錯的高鐵網絡到拯救生命的醫療技術,科技進步的成果惠及中國的每個角落。那麼,創新背後的動力究竟是什麽?于品海在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進行了講述。

首先,引用《禮記‧大學》的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來解釋中國文化數千年來在創新方面的悠久傳統。于品海緊接著以中國文字及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創新的例子。

于品海提及個人籌辦媒體的經歷來講述創新的重要性。他早年在加拿大留學時嘗試發行中文報紙,但當地的印刷廠沒有適用中文的排版設備。直至他在80年代回到香港後,當時的報紙仍沿用鉛字印刷,他率先將電腦打字技術應用在出版報紙上。這不僅顯著提高效率,更是將漢字與電腦技術結合的開端。

+5

以「一國兩制」為例來解釋「創新」

于品海解釋,「創新」一詞的古文原義為消除所有不良之事及尋求國家治理的新穎方式。于品海以「一國兩制」為例來解釋「創新」,指「一國兩制」是全新事物,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及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成功在中國有機結合。他切身感受到香港人如何在回歸後當家作主。

于品海又指,中央近年來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一帶一路倡議、大灣區戰略等,正因為有「一國兩制」,香港才能順暢參與這些創新發展機制,並且從中獲益。

近代中國將中國歷史傳統及馬克思主義結合

于品海在節目最後稱,近代中國將優秀的中國歷史傳統及馬克思主義結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成為現代化國家,這是現代中國取得的最偉大創新成就之一。

于品海又稱,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道路,西方陳舊的管理方式導致其面對很多金融問題及地緣政治衝突,西方應找出原因而非欺凌他國,不應認為自己的觀念是金科玉律。他認為重要的是適應性、包容性及對新思想保持開放,不應被教條束縛而不作改變。

《典籍裏的新思想》目前已發布5集,首集訪問孔子第76代後裔孔新峰教授共話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第三集訪問知名政治學者張維為教授,從「滿天星斗」談到多元統一;第四集與青年學者項舒晨探討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第五集則與復旦大學白彤東教授探討中華文明的和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