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也能走私?中美晶片戰下的地下交易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韓聯社1月25日報道,韓國海關逮捕了兩名韓國人,他們涉嫌將美國製造商生產、價值超過100億韓元(約合5857萬港元)的半導體晶片走私到中國。

報道引述韓國海關稱,這兩名40多歲的外國電子分銷公司員工,被控在沒有申報海關的情況下,向中國出口了9.6萬個美國製造的電腦晶片,總價值約8142萬港元。其中,價值6912萬港元的5.3萬件產品,被韓國政府指定為戰略物資,必須獲得國家出口許可。

韓國媒體近日報道,韓國海關官員逮捕一家公司的兩名員工,他們涉嫌將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晶片走私到中國。圖為貼裝在電路板上的晶片。(Reuters)

這些晶片最初是由韓國一家電信設備開發公司進口供國內使用。不過,他們在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間,將其偽裝成樣品後,通過航空郵件向中國發送了144次。至於發送至中國哪個單位,報道沒有提到。

韓國海關官員指出,這兩名韓國人因涉嫌違反對外貿易法、海關法、窩藏犯罪所得管理及處罰法等規定,已被海關移送至檢察機關。

韓國財經媒體「Business Korea」1月26日報道此事時,稱這是韓國海關首次發現利用韓國將外國半導體走私至中國的案例。

報道披露了更多細節,包括指走私至中國的晶片,可在通訊繼電器中將類比訊號轉換為數碼訊號;由於它們可能用於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未經韓國政府的出口許可。報道稱,這些晶片來自美國知名半導體公司,但沒有具體點名是哪家公司。

Business Korea提到,涉案公司「A公司」透過韓國電信設備開發公司,向韓國官方經銷商下訂,進口超出需求的晶片,然後透過走私多餘的晶片獲利。

Business Korea稱,A公司的盈利計劃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他們在向香港出口價值僅為2.3萬港元的半導體產品時,將其價值誇大至4393萬港元。隨後,向韓國海關進行虛假申報,並把偽造的文件遞交給銀行,來獲取走私收益。一般上,商家會先把晶片出口到香港,再從香港走私到中國大陸。

中國一直高度依賴進口高端晶片,中美貿易戰更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急迫性。(資料圖片)

在中美圍繞科技領域展開激烈博弈之際,事件獲得了不少輿論關注。有網民在美國主流英文社交網站Reddit發文說:「這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計劃……超過100億韓元聽起來是一大筆錢,但晶片其實很容易被追蹤和定位。供應鏈很難不注意到5.3萬件晶片憑空消失。」 還有中國網民在微博調侃說,「韓國是在認真履行美國主人的命令」。

晶片戰和地下市場

中美晶片戰始於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把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及其晶片設計公司海思等多家科技企業列入管制名單,禁止美國公司擅自向名單上的企業提供產品和技術。

現任總統拜登上台後,華盛頓進一步加強對中國晶片領域圍堵,不僅將更多中國企業列入管制名單,限制外國公司使用美國技術向中國出口晶片,還禁止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為特定中國晶片公司工作。美國也與盟國和夥伴協作構建「晶片聯盟」,以從地緣技術角度對華實施制衡。

美國這一系列鐵拳對中國科技業和製造業構成了強大壓力。例如,彭博社2022年10月報道,中國汽車廠商都投奔中國地下晶片市場,並引述許多貿易商說,不合格的晶片已經滲透到供應鏈中,以至於汽車品質,甚至安全性面臨風險。

2023年9月25日,北京,華為發布新產品後,一名男子在華為旗艦店買完東西后拎著包走。中國的華為公司最近推出了新的智能手機系列,其中包括採用中國製造晶片的華為Mate 60。(Getty Images)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電動車品牌——蔚來、小鵬和理想——都曾嘗試透過沒有獲得授權的中間商購買晶片。知情人士說,事實上,除了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自己造晶片)以外,幾乎所有中國汽車製造商都嘗試從地下市場購買晶片。

知情人士也說,理想汽車用500多美元的單價,向一名中間商購買了制動晶片(single brake chip)。在疫情暴發前,這款晶片僅需一美元左右。理想汽車的一名代表否認該公司以原價500倍的價格採購了晶片。

路透社去年6月的報道也側面印證這項消息。報道稱,在深圳的華強北賽格廣場大廈裡,可以買到高於市價的美國英偉達(Nvidia)A100人工智能(AI)晶片。這款高端晶片此前已被美國政府下令禁止出口到中國大陸和香港。

路透社還採訪了10家陸港兩地的供應商,他們都說可以輕易買到少量的A100晶片。

路透社去年6月報道,在深圳華強北賽格廣場大廈(圖中最高建築)內售賣的東西,從相機零件到無人機都有。當中,晶片不會直接擺出來銷售,人們需要謹慎地探詢。(深圳大學)

報道提到,內地供應商主要以兩種方式取得晶片:第一,在英偉達向美國大企業大量發貨之後,設法購得流入市場的多餘庫存;第二,透過在印度、台灣等地註冊的公司進口。但這意味著他們能取得的晶片很少,遠不能滿足建立一個複雜的AI大型語言模型的需要。

晶片走私一直都存在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去年3月發布一篇文章稱,晶片走私在中國早已司空見慣。

包括香港東網、台灣《工商時報》等在內的港台媒體曾在去年10月報道,社交平台推特流傳一則徵才貼文,找的是「背包走私晶片人員」,工作內容是「去泰國運回從美國非法轉運來的晶片到中國,一趟攜帶大概10斤左右的晶片」。至於酬勞方面,到泰國取貨時會預付8萬元人民幣,尾款回國交貨後再付,每趟走私可獲得15萬元人民幣的傭金。

貼文還寫道,「雖然走私是違法的,但是也為祖國作出貢獻了」,並稱美國為壓榨中國經濟發展,停止向中國出口晶片和半導體。

社交平台推特去年10月流傳一則征才貼文,稱走私人員需赴泰國,把美國非法轉運來的晶片帶去中國,每次攜帶約10斤。(網上圖片)

CSIS文章引述一名美國政府官員說,中國「肯定」(definitely)試圖逃避管制,甚至直接走私晶片;但有關晶片量要達到能訓練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規模,還是相當困難。這看法與路透社報道如出一轍。

《紐約時報》則引述《晶片戰爭》(Chip War)一書的作者、塔夫斯大學弗萊徹學院國際歷史副教授米勒說,半導體市場的結構,給任何試圖規避監管的人設置了障礙:有能力生產尖端晶片的企業數量極為有限,而在這些企業有晶片購買記錄的買方也不多,「非常利於美國情報機構探查。」

中國相信也意識到規避管制的難度不小,所以不時傳出中國企業砸重金挖角各國技術人才的消息,甚至曝出中國半導體公司開始與其他國家合作建廠,以繞過美國制裁的新聞。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3年3月16日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不在圖中)一同在台北出席論壇。張忠謀稱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Reuters)

總的來說,中國是不可能靠走私這種見不得光的方式,完全繞過美國禁令來獲取所需晶片。但美國也不應自欺欺人,認為能完全切斷中國取得美國技術,畢竟在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利益驅動下,還是會有人和企業以身試險。

科技技術革新瞬息萬變,華為在美國全面圍堵下,仍能在去年8月推出含7納米晶片的手機,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佐證。中美要如何在這場科技戰中贏過對方,靠的不是出口管制措施,而是能讓腳步及時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