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資料室】海洋污染影響鯨豚健康 台灣常見擱淺事件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深圳東部近大鵬海域發現抹香鯨引起各界關注。(視覺中國)

深圳大鵬灣附近海域出現鯨魚蹤影,內地漁民在13日發現一條抹香鯨遭漁網纏繞不能動彈,其後當地漁政、邊防等部門聯手救援,協助鯨魚擺脫漁網並試圖引導鯨魚游回深海水域。而臨近香港的台灣在近兩年也發生過多起鯨豚擱淺事件。

在2015年10月時,一條長約15米,重約23噸的雄性抹香鯨,被發現擱淺於嘉義東石港出海口,當地救援人員其後將鯨魚拖往外海放生,不料3天后,抹香鯨再被發現陳屍於台南市北門區約200米海域。

其後海洋生物專家對該抹香鯨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其胃部有大量如塑膠袋、漁網等的海洋垃圾。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教授王建平稱,由於鯨魚胃部全是垃圾,根本無法進食,估計牠之前擱淺時已受傷或生病,根本活不了。

台灣也常常發生鯨豚擱淺死亡事件。圖為2015年時在台南擱淺的抹香鯨,其後專家在鯨魚胃部發現大量膠袋、漁網等的海洋垃圾。 (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Facebook)

颱風、污染因素均可導致鯨豚擱淺

在2016年5月,新竹浸水岸也發現一條長約10米的抹香鯨屍體,判斷已死去超過10天,死亡原因不明。王建平教授當時表示,根據抹香鯨的牙齒來判斷,這已經是一條高齡的抹香鯨,不排除是在海裏死亡後被沖上岸。

其後,在2016年9月至10月期間,花蓮、宜蘭等東部地區,在一個月內發生逾10起鯨豚擱淺死亡案例,其中大部分屬「侏儒抹香鯨」和「小抹香鯨」。當時台灣專家稱,會研究鯨豚是否受到颱風影響,才導致出現連續擱淺死亡的事件。

除颱風關係外,其他如疾病、鯨豚聲納導航失靈,以及海洋污染等因素,都會導致鯨豚擱淺死亡。挪威科學家在今年2月便在一條擱淺的柯氏喙鯨體內,發現超過30個膠袋及其他塑膠垃圾,最長的膠袋還達2米,完全阻塞了該鯨魚的消化系統。

2004年時台灣一條運送途中的抹香鯨屍體爆裂,流出大量的內臟與血液。 (Getty Images)

鯨屍會爆裂 需小心處理

此外,抹香鯨等的大型鯨魚屍體如被沖上海灘後,會因體內積蓄過多的腐敗氣體而發生爆裂,需要十分小心處理。早在2004年,一條擱淺死亡的抹香鯨屍體於運送途中,在台南市小北夜市附近爆裂,噴出大量惡臭的內臟與魚血,嚴重污染當地街道。其後國家地理頻道更製作名為《掠食者犯罪現場:鯨爆之謎》專題節目,詳細分析鯨屍爆裂的原因。

相關文章:【抹香鯨擱淺】誤闖深圳淺海官民接力救援 海洋公園專家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