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生涯規劃教育有效提升學生自信 成功引導學生思考職業方向

撰文:劉雅琪
出版:更新: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前日(8月20日)發佈「青年生活世界設計」的生涯規劃教育計劃研究成效。研究結果顯示計劃有效提升學生計劃和實踐未來職業方向的動力,亦提升學生對未來方向的希望,同時提出5點改善生涯規劃教育的建議。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為中學生生涯規劃作追蹤研究,於2022年8月20日進行「青年生活世界設計」服務框架成效研究發佈會。(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提供)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複雜多變的環境令青少年,特別是高中生,對未來職業發展感到悲觀及缺乏自信心。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在2019至2022年期間,獲得當時的民政事務局(現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撥款及青年發展委員會支持,與14間合作中學推行「青年生活世界設計」生涯規劃教育計劃,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表示,該計劃與過去的生涯規劃課程不同,相信「職業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人生獨特身份的一部份」,因此除了幫助學生訂立升學就業目標外,更會引導學生探索個人需要、發掘長處,令他們對未來發展感到希望。計劃在初中時間會集中發掘學生的強項和優勢,然後提供技能培訓,提升自信心之餘亦為未來建造基礎;進入高中階段之後,計劃就會引導學生深度認識自我,設計個人職業發展藍圖,並裝備學生多角度的思維應變能力。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黎可欣博士表示,「青年生活世界設計」生涯規劃教育計劃能有效協助參加學生建立未來職業方向。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提供)

在2021至2022年間,計劃進入成效評估研究。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兒童、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進行為期兩年的服務成效研究。研究邀請參與計劃的其中5間中學(共255名學生)為實驗組,另外邀請沒有參與計畫的3間中學作對照組(共122名學生)。 研究認為,計劃有以下3大成效。

首先,研究顯示計劃成功引導學生思考職業方向對自己的重要性,有更強的意願為未來作打算及更加重視未來(約2%)。學生對自己實踐目標的能力感亦都有所提升(約3.5%),令他們更有動力實踐目標,學生們對達到未來職業方向的期盼提升了約2%。

其次,參與計劃的學生在思考未來發展時帶來的希望感提高了約4%,主要原因是對未來有更多想像,找到更多可能性。不過亦有學生於參加計劃之後,對未來發展的不安感增加了約1.6%,因為學生得知更多的可能性,明白世界轉變及職場要求他們有更多自主後,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因而感到不安。

最後,計劃亦有效激發學生實踐目標及確立未來職業方向,相關比率提升了6.08%,他們會更願意作出實際行動,如主動地搜集資料、撰寫未來計劃和參與工作實驗來訂立個人發展目標,大部份學生在完成計劃後都能夠成功訂立個人目標及確立未來方向。

研究亦發現,如果學生對自身家庭經濟情況比較滿意,在建立未來職業身份等不同方面的分數都會比不滿意的學生高,同時對感到不安的分數亦都會較低。

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準中六學生余安琪表示活動非常實用性,能幫助她認清未來職業的方向,定下目標,為將來做好準備。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提供)

研究就生涯規劃教育提出5點建議,包括第一:由初中起推行生涯規劃教育,以免因高中才開始接觸生涯規劃導致壓力及不安、第二:為高中生提供至少每年一次的生涯規劃諮詢,與學生定下切合個人需要的人生設計藍圖、第三:為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支援,以免學生因為經濟問題而影響成長,加強自信心培育、第四:恆常化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常規課程、第五:為生涯規劃加入技能提升及與未來趨勢接軌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