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社交情緒課程增進師生關係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下稱「堅二」)的社交情緒課,經常是由老師邀請學生分享心情開始---學生們輪流在電子投影片上的四色情緒量表(來自耶魯大學Yale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Mood Meter)中,選出最能代表自己當刻心情的情緒詞彙,並一位接一位地從容走到投影片下說出情緒詞彙及產生那情緒背後的原因。學生A說:「開心因為下午沒有活動可以午睡」;學生B說:「放鬆因為今天完成了小測」;學生C說:「擔心今天小測的成績」;學生D說:「興奮因為今天是星期五,明天放假」;學生E說:「沮喪因為明天星期六要學畫畫,但我無興趣學」……。這已是學生們第三年經歷的社交情緒課,他們明顯比沒有學習社交情緒技能的學生,更懂得理解及表達自己的情緒。(內容由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提供)

學生在四色情緒量表中選出情緒詞彙,然後分享當刻情緒及原因。(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提供)

其實社交情緒教育(Social-emotional Learning)不止是「談情」,當中涵蓋的是全人發展能力,主要分為五大範圍:
「自我認識」:了解自己想法、感受、優點、缺點、建立自信、建立自我效能等。
「自我管理」:控制衝動、管理情緒、自律、自我動力、組織能力、訂立及實踐目標等。
「社交意識」:理解不同角度、同理心、感恩、欣賞異同、尊重他人、認識社會道德行為等。
「人際關係」:與人溝通、與人合作、互相幫助、化解衝突、人際關係、團體關係等。「負責任的決定」:認清、分析、解決問題;衡量道德、安全、後果;作出負責任的行為等。

堅二在這群學生小一時已開始試辦社交情緒教育,隨後幸得教育局的優質教育基金支持,繼續發展相關的校本課程,參考了不少具科研實証的外國教材,並將之本地化。根據外國研究顯示社交情緒教育有助改善參加者的學業成績、精神健康、社交技巧、同理心、團體合作、行為問題以及長遠發展等。

學生們在小四時上了十節社交情緒課後,在小五時便將所學的技巧應用在生活中,一起合作學習利用「設計思維」去思考如何「同理」及解決別人或自己的問題(Serve to Learn)。課程完成後學生除了異口同聲表示,自己最大的改變是更懂得察覺自己的情緒及情緒來源,不少學生更表示喜歡與人協作的活動,在過程中學會認識別人、了解別人的感受及意見、與人建立關係,並作出負責任的決定。有學生表示自己喜歡上社交情緒課,原因是自己有需要學習這些技能,以改善自己。另有學生表示原本在學校沒有幾個朋友,但透過活動多了合作機會,又學了社交技巧,因而增加了朋友。

幾位參與教授社交情緒課的老師均表示,現在留意學生情緒的意識提高了,會更多關顧及理解學生的感受。有老師表示「以前會較著重學生的學業,以為不應與學生談論情緒,但現在改變了想法」。另有老師認為「學生講感受多了,也會更懂關心別人,特別是與人有衝突時,更能說出別人的感受;而校內因為較多SEN學生,他們表達感受能力較弱,更需要留意他們的情緒。現在在處理學生情緒時,不會勉強及硬碰,會給予他們及自己時間。當學生感受到老師關心及明白自己時,便可以建立更好的師生關係,自己也較舒服,可以享受到比以前更密切的師生關係。」

對這些老師而言,社交情緒教學已經變成了他們手上的工具。老師多了耐心去接納和察覺學生的情緒,更多機會了解學生在學校及家中發生的事情,同時也感受到學校的整體氛圍的改變,這些好處讓他們日後也會繼續以同樣方式教學及與學生相處。

(內容由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提供)

若學校有意於校園天地刊登文章,歡迎聯絡香港01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標題註明 『校園天地投稿』)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