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可致慢性痕癢 降低生活質素 及早診治有助預防併發症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受濕疹困擾,患者不但會被各種皮膚症狀折磨,更有可能長期面對慢性痕癢問題。有皮膚科醫生表示,濕疹患者會因炎症反應,令皮膚越抓越癢,影響正常生活,研究指其生活質素更幾乎等同中風患者。現時有不同治療如生物制劑、口服小分子藥物,有助控制濕疹病情,建議患者及早診治用藥。

醫學界估計每10人中,便有1人會在一生中患上濕疹。成因可能與遺傳因素、致敏源如灰塵、情緒問題有關。患者常見皮膚痕癢、乾燥、紅腫、脫皮及滲液等症狀。其中痕癢問題最令人難以忍受,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由於患處搔癢時,皮膚會產生炎症反應,會造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情況,致皮膚持續受損,患者陷入一個「抓癢循環」(Itch-Scratch Cycle),最後甚至變成嚴重的慢性痕癢問題(即痕癢超過6星期以上)。

慢性痕癢患者的生活質素如同中風病人般差

皮膚科專科陳厚毅醫生

濕疹病情不但引起身體不適,患者更會因外觀受損,影響日常社交生活,甚至會因過度痕癢,引致難以睡眠,令日間集中力差、情緒壓力大等,生活質素大打折扣。陳醫生指出,有研究曾透過HUI3測量工具(一個衡量健康狀況及生活質素的評分系統)評估132名慢性痕癢患者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他們的平均HUI3評分為0.56,相當於中風患者(0.6)的生活質素,甚至低於血液透析患者(0.73)的評分,結果令人意外。

中度至嚴重程度濕疹可選用生物制劑或小分子藥物

另一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指出,濕疹患者應避免經常抓癢,並保持皮膚濕潤,減低炎症持續出現的機會。若局部處方治療,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有機會是患了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濕疹,建議可考慮使用生物制劑及小分子藥物,幫助控制炎症,同時能夠舒緩痕癢問題。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

現時的新藥能針對阻斷體內誘發濕疹的發炎來源,例如白細胞中的發炎訊號JAK便與濕疹有關,故中斷JAK訊號,抑制細胞激酶的活性,便可有效幫助患者控制濕疹。以口服小分子藥物如JAK抑制劑為例,研究顯示,快至服用1日便能改善痕癢問題,並能持續控制症狀。若服用2至16星期,也可達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現年25歲的梁小姐,自小患有濕疹問題,經常受皮膚痕癢及滲水困擾,病情嚴重時,連被風吹都會感到皮膚疼痛。她有時會因痕癢問題無法睡眠,床上也滿佈抓癢而生的皮屑。每逢轉季、壓力大的時候如考試,便更影響病情。梁小姐一直採取不同方法舒緩不適,但仍未能有效改善病情。她大約在6年前開始試用小分子口服藥,當時用藥後2星期已見效,現時成功控制濕疹,令整體各方面亦見改善。

陳厚毅醫生及陳湧醫生均強調,如患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濕疹,應及早與醫生商討使用適合的治療方案作控制,中斷「抓癢循環」,減低演變成其他嚴重疾病如紅皮症的風險。不過,不同治療方案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若情況持續沒有改善,建議向專科醫生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