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自我孤立致惡性循環 多約朋友加藥物治療走出情緒困局

撰文:王靜瑩
出版:更新:

抑鬱症患者經常情緒低落,令他們「收埋」自己,但原來此等「自我孤立」行為也會反過來影響其情緒,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心理治療的其中一環,是為患者重新建立恆常活動及與朋友見面的習慣,並配合藥物治療,兩者相輔相成,幫助患者「從黑暗中走出去」,希望全方位協助患者擺脫抑鬱症。

「動」起來走出抑鬱

精神科專科李允丰醫生就引述任職投資銀行高層的Ringo(化名),得到醫生和好友的協助下,慢慢擺脫抑鬱症的枷鎖為例子加以解釋。約三個月前,本來工時長、壓力大的Ringo因與女友聚少離多而分開,分手的傷痛,加上工作壓力令他陷入抑鬱症的黑洞,逐漸出現失眠、食慾下降、無法集中精神、長期疲勞、沒有希望、缺乏自信,甚至影響他在工作上不時犯上低級錯誤、被上司責罵,更被同事排擠。

Ringo有感不妥,主動求醫,經醫生評估過他的症狀,加上疾病對生活和工作帶來種種影響,最後確診抑鬱症。醫生繼而為Ringo處方有效改善其症狀的抑鬱藥物,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雖然藥物是治療的重要一環,但要協助Ringo走出抑鬱情緒的困局,仍需心理治療的輔助,讓他將來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懂得如何應對和調節情緒。李醫生表示,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鼓勵患者多參與活動、發展興趣,逐漸建立成習慣,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情緒。

不過,有時抑鬱症患者正正是欠缺動力去做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以Ringo為例,服藥後Ringo失眠的問題雖然有所好轉,但情緒上仍未完全得到改善。工作以外的Ringo仍然頹廢,即使好友主動約見,亦不願意外出,只願留家休息、「煲劇」。

藥物「撻」著患者動力

醫生遂為他制訂明確的活動時間表,好友亦堅持不懈幫助他實踐,如騰出時間一起運動、吃飯等,起初Ringo多番推卻,但在好友的堅持,加上藥物發揮效果,最終他開始嘗試接受醫生和好友的建議及邀請,漸漸建立起與親友見面、運動的習慣,結果Ringo在兩、三個月後得以走出抑鬱症的黑洞,回復昔日狀態。

由此可見,對付情緒病藥物與心理治療缺一不可。大家都知道情緒會影響到行為,但行為亦相反地會影響到情緒。李醫生提醒,如果懷疑自己出現抑鬱症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對以往嚮往的事情提不起勁、長期疲勞,並影響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等,建議考慮求醫接受評估,由醫生制訂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精神科專科李允丰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