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迎健康|身體檢查項目愈多愈好?家庭醫學醫生拆解注意事項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少人都會在年初制訂各種計劃,不過卻經常忽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自身健康管理;有強健的身心,才可實踐未來的計劃及迎接挑戰。市面上有各種形形色色的身體檢查,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愈多檢查項目就代表愈好?本文請到家庭醫學科專科施珮嘉醫生,為大家講解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檢項目,還會剖析定期身體檢查的重要性。

體檢項目愈多不等於愈好 非必要檢查破財又傷身!

市場上琳瑯滿目的體檢套餐,有些人會認為身體檢查項目當然是愈多愈好,檢測亦更加全面;然而施醫生提醒,「每個身體檢查項目都有其檢查的目的,應按不同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家族史及病歷,進行不同的檢查項目。所以,選擇前應仔細留意個人身體狀況、生活習慣、檢查次數等再作決定。」

她續指,預先訂制(罐頭式)體檢套餐包括多項的檢查項目,其中包括多項的抽血、照X光片,或帶有輻射或創傷性;若進行非必要的檢查項目,不但浪費金錢、時間之餘,還會令身體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預先訂制(罐頭式)體檢套餐包括多項檢查項目,其中可能需要重複抽血、照X光片,或帶有輻射或創傷性;會令身體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圖片:Shutterstock)

因此,一個好的身體檢查應該要做到「個人化」,依照實切需要去訂制適合的項目,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和有效預防疾病。施醫生建議,「若果不清楚什麼項目才適合自己,可以考慮在進行身體檢查前先找家庭醫學科醫生諮詢;醫生會先為病人評估,了解他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頻率、有否煙酒)、疾病紀錄、家族病史(如糖尿病、三高、癌症)、個人需求(如結婚、懷孕)等因素再作出建議,度身訂造最適切的身體檢查項目。」

家庭醫學關顧身心健康 建議更具針對性

施醫生解釋,「家庭醫學本是一門涵蓋橫跨不同專科的科目,需要照顧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交三方面的身體健康;因此醫生除了需要與病人建立長遠的醫患關係,更會關顧病人家族成員的情況,才可加強疾病管理的效果及提升治療的成功率;不單能提供針對性的建議,更能全面處理各種醫療問題。家庭醫學並不是一次性的診治過程,而是持續性的醫療支援。即使一樣的病症,家庭醫學科醫生也能夠因應病人精神情況、生活習慣的不同,在處理手法上亦有分別。」

家庭醫學本是一門涵蓋橫跨不同專科的科目,需要照顧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交三方面的身體健康。(圖片:Shutterstock)

體檢多久做一次?心臟、乳房要每年定期驗?

就算沒有明顯病徵,也未必能稱得上健康!施醫生表示,「不同年齡階段都有各自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由出生到老年,任何年齡層都要進行身體檢查。譬如說,10多歲青少年會著重檢查視力、脊椎發育情況;20多歲成年人就可能會有上班壓力、性生活問題,或者考慮結婚懷孕;40多歲的中年開始進入更年期,骨質開始流失、新陳代謝功能下降,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亦相對增加。」一般來說,醫生亦會建議40歲或以上人士大概2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

施醫生表示,不同年齡階段都有各自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由出生到老年,任何年齡層都要進行身體檢查。(圖片:Shutterstock)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部分疾病在早期沒有任何徵兆,但卻可通過身體檢查發現;及早發現,盡早治療,就能大大提高痊癒的機會。施醫生表示,「很多病人在最初並不認為自己身體有問題,但往往卻在檢查後發現罹患癌症;隨後便快速地轉介至相關的專科跟進。」

體檢報告應由醫生親自講解 提供適當建議及跟進

部份的體檢套餐,病人完成體檢項目後,只收到一份堆滿數字及專業醫療代碼的體檢報告。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不甚理解。施醫生建議,大家應盡量選擇由醫生講解報告的體檢套餐,如有需要醫生亦會即時轉介;就算體檢結果良好,報告也能儲存在病人資料庫當中,相隔一段時間後可提醒再次檢查,或作跟進參考供診症之用。

施醫生建議,大家應盡量選擇由醫生講解報告的體檢套餐,如有需要醫生亦會即時轉介。(圖片:Shutterstock)

體檢項目注意事項大不同

施醫生最後提醒,進行不同的體檢會有不同的注意事項。例如一些項目需禁食以空肚進行,而婦科檢查最好穿著運動服、照大腸鏡前或要服用瀉藥、進行磁力共振掃描 (MRI) 時,不能配戴金屬及暫時停用部分藥物等。選擇體檢項目時,必須了解清楚該項目的過程、風險及注意事項;進行時也要跟從指示,以免影響體檢結果。

家庭醫學科專科—施珮嘉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澳洲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家庭醫學)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