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珊黯然下台 英國脫歐荒誕劇繼續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5月24日晚些時候,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宣布將於6月7日辭去保守黨領袖,並將在7月辭去首相一職。對觀察家們來說,這場風波是遲早要發生的。

文翠珊早就被倫敦的政客們逼到走投無路,這位臨時接棒的英國首相一直命運多舛。環顧倫敦自2016年6月24日「脫歐」全民公決後的風波,稍有知覺的政治分析人士應該都可以看出這些政客們的投機之處;文翠珊下野之後,英國脫歐的荒誕鬧劇也不會因此暫停。

文翠珊在歐盟和英國議會之間奔波遊走、四處救火,但倫敦的政要們卻毫不領情。為此,文翠珊還在3月25日還暗示願意有條件辭職,以換取脫歐協議在議會的通過。但文翠珊的最後一次妥協卻最終引發了其政府的瓦解。在3月29日後,保守黨政府提出的脫歐協議法案「三次遭到議會否決」。文翠珊被迫大幅修改自己的立場,以爭取希望與歐盟建立更密切關係的工黨議員們的支持。

然而,主要的修改內容一經公開,即引起保守黨黨內的強烈批評,其第二次「脫歐」公投提議遭激烈反對,反對者想讓她立刻下台。這其中最為突出的莫過於領導「1922委員會」(保守黨下議院黨團)的布萊迪(Graham Brady)。他代表內閣大臣們威脅文翠珊,強調首相如意圖強行通過脫歐協議,則保守黨將重啟2018年12月就預備好的「不信任投票」動議。

這樣一來,在脫歐提議再次不成,保守黨內閣又逼迫文翠珊下台之際,在文翠珊內閣最後一名支持脫歐的閣僚利雅華(Andrea Leadsom)辭職後,這位英國歷史上第二任女首相所能做的也就只剩下淚流滿面地發表演講,強調自己「對於無法勝任脫歐工作深感遺憾」,並警告繼任者必須讓各方「妥協」,「尋找共識」。

當倫敦即將因此迎接新首相時,此前輪番上陣,擠兌文翠珊及其閣僚的各路政要就紛紛跳出來爭奪寶座,並繼續扮演其跳樑小丑的角色。

在外界眼中,倫敦政客此前扮演的角色已經相當不堪。在4月10日前後,文翠珊專程飛往德國,面見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一個小時的密會後,歐盟與文翠珊當局達成了新妥協,讓英國的脫歐進程得到了拖延,亦可參加5月下旬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但當文翠珊返回倫敦後,她遭遇的卻只有兩黨的繼續否定。

約翰遜普遍被視為最有可能接任保守黨黨魁的人選(GettyImages)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對保守黨因脫歐分裂之際,身為反對黨的工黨卻也沒能抓住機會。在文翠珊的脫歐協議第一次被議會否決後,工黨內部要求其黨首郝爾彬(Jeremy Corbyn)提議就是否脫歐進行「第二次全民公投」。但郝爾彬卻只提出「要提前大選」,他的奪權提議也因此被議會駁回。

在文翠珊宣布下台之後,倫敦的局面愈顯尷尬。在郝爾彬已經率領部眾參加歐洲議會大選活動時,此前率眾逼宮的保守黨領袖布萊迪就已宣布要「辭去黨內職務,競選新黨魁」。前脫歐大臣藍韜文(Dominic Raab)、現任外交大臣侯俊偉(Jeremy Hunt)、現任環境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前下議院領袖利雅華、現任內政大臣賈偉德(Sajid Javid )等政要也瞬間進入競選狀態。

對英國各界人士來說,目前勝選呼聲最高的竟是前倫敦市長、前外長,「強硬脫歐」人士約翰遜(Boris Johnson),而此人更有可能將英國引向「無協議脫歐」的極端不利局面。

必須承認,英國面對「退出歐盟」的局面已別無選擇,倫敦的政要們雖然不想接受現實,甚至希望臨陣反悔,以數百人的民主對抗被自己煽動起來的民意。

幸而德國和默克爾當局仍為英國保留了些體面。柏林仍有些為實現英國有協議「脫歐」努力到最後一刻的決心。默克爾本人甚至強調「將英國脫歐時間推遲到2019年底或2020年初而且按照歐盟與英國商定的協議進行,是符合德國利益的」。這就讓倫敦有拖延到最後的底氣。

但無論如何,留給倫敦的時間還是不多了。歐盟和德國的耐心是有限的,當英國拒絕無協議脫歐,又否決脫歐協議時,倫敦的政客恐怕也只能繼續展現其跳樑小丑自私的一面。這正如當年卡梅倫(David Cameron)政府為施壓歐盟、恐嚇國內強硬人士而掀起「脫歐」風潮一樣。

的確,下任英國首相仍可能面臨與文翠珊同樣的問題,議會和保守黨在英國何去何從的問題上,仍存在嚴重分歧。但這一切都是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倫敦政客們已經成功的讓文翠珊難堪下台,進而給自己贏得了執政的可能。相比之下,英國的前途和國家利益又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