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巴格達大使館遇襲 美國中東政策的「不知所為」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因反對美軍空襲境內什葉派武裝組織,數千名示威者周二(12月31日)闖進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建築群,在入口附近造成一定破壞,其間高呼「美國是撒旦」、「美國去死」等口號,至周三(1月1日)仍繼續爆發,甚有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美使館人質事件的影子。

事緣美國指責與伊朗關係密切的伊拉克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黨旅(Kataib Hezbollah)上周五(12月27日)以飛彈攻擊一處伊拉克軍事基地,造成1名美國平民死亡,美軍於周日(12月29日)空襲真主黨旅位於敘利亞及伊拉克的5個據點,造成至少25名武裝份子死亡、55人受傷。

伊拉克武裝組隊為真主黨旅空襲死者舉行出殯儀式。(路透社)

伊拉克政府默許示威

真主黨旅的創立人兼前領袖伊布拉希米(Jamal Jaafar Ibrahimi)聲言會強硬報復,而聲稱與美國平民死亡襲擊無關的伊朗當局則指責美國的空襲才是「恐怖行為」,並指出「報復與對這次犯罪行為作出回應是伊拉克民族與其他保衛伊拉克的組織的自然權利」。

12月初正式辭職、卻領導臨時過渡政府的伊拉克總理邁赫迪(Adel Abdul Mahdi)也指責美軍空襲是「不可接受的惡毒攻擊,將帶來危險的後果」。話聲未落,往日極力阻止連月「反政府」示威者進入美國大使館所處、安全戒備嚴密的「綠區」(Green Zone)的伊拉克軍警,這次遇上「反美」示威,卻沒有制止示威者進入,導致美國使館遇襲。由此可見,這次示威某程度上得到伊拉克政府的默許。

伊朗人質危機:1979年11月4日,一班正在示威的伊朗學生衝進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將工作人員挾持為人質,當中包括66名美國人。圖為當年參與事件的學生於記者會上手持一張被蒙住雙眼的人質照片。(AP)

↓↓↓想了解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的始末,請觀看圖輯:

+3

雖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及後與伊拉克當局交涉後,事件得到控制,然而示威者表明將無限期留守美國大使館周邊,直至美軍撤出伊拉克為止。如果情況持續,甚至惡化,目前美方派往大使館增援的120名海軍陸戰隊成員,似乎也難以長期守護大使館中的百數名美方人員,1979年在伊朗發生的美使館事件實有可能重演。

如果事情進一步惡化,而美方又堅持不退,伊拉克更有可能成為伊朗與美國的代理人戰爭戰場。不過,照目前形勢看來,美方卻是未戰先敗。

親伊朗勢力縱橫政軍界

首先,在薩達姆去後,伊朗於伊拉克的政治影響力愈加根深蒂固。在伊拉克反政府示威早段,執政同盟中的親伊朗與反伊朗勢力,就曾經就總理邁赫迪的去留而爭持不下,最終導致伊拉克什葉派最高精神領袖西斯塔尼(Ali al-Sistani)親自出面介入政治,要求國會重新考慮邁赫迪的地位,才促使後者倉促宣布下台。

其次,在軍事層面,伊朗勢力也是無孔不入。真主黨旅的創立人伊布拉希米如今除了領導另一支獲伊朗支持、現已歸入伊拉克正式軍隊的武裝組織之外,他也是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Quds Force)將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的顧問團成員之一。

同時,伊拉克國會的第二大黨「法塔赫聯盟」(Fatah Alliance)前身就是一支在薩達姆時代長期反抗伊拉克政府的武裝組織。其現任領袖阿米里(Hadi al-Amiri)在兩伊戰爭之時為伊朗作戰,並曾駐留伊朗二十多年對抗薩達姆政權。

踏入2020年,美國大使館接待處天台仍被示威者佔據。(路透社)

如今總理邁赫迪辭職後遲遲未有下台,正因為阿米里及其親信黨派提名的下一任總理人選被視為過於親近伊朗,卻遭到總統薩利赫(Barham Salih)拒絕任命。由於反政府示威者明顯不滿伊朗干涉伊拉克內政——他們曾經以類似手法攻擊伊朗使館——薩利赫認為再由親伊朗人物上台只是「舊酒新瓶」,未能幫助伊拉克恢復和平,因此即使憲法不容他拒絕總理人選,他寧願辭去總統一職,也不願任命親伊朗派上場。

雖然伊朗並不能完全操控伊拉克政治,可是親伊朗的勢力很明顯佔據了政府以及軍方的多數。

「贏了一場仗,卻輸了一場戰爭」

此等形勢本來已不利美國。可是,美方此次空襲之衝動和不合乎比例,更將原本的反伊朗勢力推向反美的一方。執政聯盟中國會最大黨「前進」(Saairun)的領袖薩德爾(Moqtada al-Sadr)雖然出言指責法塔赫聯盟要操控好他們的武裝組織,不要再給美軍攻擊的藉口,可是他已聲明願意合作終結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最高精神領袖西斯塔尼則站在中立位置,一方面批評真主黨旅對美軍的攻擊,另一方面也斥罵美軍空襲。

美國若要堅持留守伊拉克,則必須得到數目可觀的伊拉克人民支持或合作,此次空襲卻將「踢走美軍」變成伊拉克各方勢力的共識。美國就算想跟伊朗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恐怕也找不到代理人。

鑒於此前美國無人機被伊朗擊落而美國卻未有明顯報復,如果此次空襲的動機只是特朗普着意要向外界重新展示美國強橫軍事力量的嘗試,這可算是「贏了一場仗,卻輸了一場戰爭」的短視莽為。

早前《華盛頓郵報》公開美國政府的內部調查,揭出美國阿富汗政策「根本不知目的為何」的一片亂象。在伊拉克這個面對伊朗的關鍵國家,情況似乎是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