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才是第一要務 美國與新冠病毒的「全面戰爭」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美國造成的影響已超出各界起初的想像,連此前一直淡化病毒危害性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亦一改口風,承認疫情之嚴重,他在上周二(3月31日)的記者會上更警告全國在未來兩周會經歷最艱難的時期,並於翌日表示「我看待這種傳染病的方式有所改變。它的傳染性如此強,從未有人見到過這種情況……流感(爆發時)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美國正持續與這個令人憎惡的病毒展開全面戰爭」。

在見證了紐約疫情近幾周的嚴峻情況後,相信已沒有多少美國人會再將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相比。特朗普用「全面戰爭」這種措辭,對美國當下的「抗疫之戰」起到積極作用。然而,人們依舊難以理解,又或是很難接受的是,為何美國疫情擴散如此迅速?疫情又是如何在美國成為「全面戰爭」的?

美國確診規模激增的三個理由

截至美東時間4月5日22時,新冠病毒肺炎美國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33.2萬,9,498人死亡。回望一周前的3月29日,彼時僅有10.3萬人確診,1,668人病死。短短一周時間,美國疫情迅速加劇,庶幾關乎三個原因。

首先,美國一系列社會因素有利於病毒傳播。僅以美國疾控中心(CDC)遲至上周五(4月3日)才改變立場呼籲民眾戴口罩為例,可見「只有患病者才需戴口罩」是美國人根深柢固的認知。且看疫情相對嚴重的加州,當下累計確診約為總人口0.035%(截至4月4日,加州確診近1.4萬宗),除非政府及媒體進一步擴大宣傳,諸如澄清「病毒主要靠飛沫傳播」、「感染比例遠大於確診比例」等事實,否則以當下這個感染比例,要讓社會大眾戴口罩,難為美國人所接受。

另一方面,美國目前也沒那麼多口罩,大部份仍需預留給醫務人員、公共服務人員等需求更大的人群。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便於上周三(4月1日)再次發出求援信息:希望聯邦政府助紐約醫務體系籌集急需的10萬件隔離服、400台呼吸機、330萬個N95口罩及210萬個手術口罩。

其次,疫情在美國傳播時間長,即便自1月20日首例病患確診算起,病毒也已經在美國傳播兩個半月有餘。在這過程中,既由於政府嚴重的「知而不報」或「知而不顧」,也因為一直未有統計國內疫情,直到最近才開始了解實際情況,以至於美國社會直到近幾周依然有大量社交活動,病毒得以在人們對之甚為輕視的情況下,肆意傳播。

其三,美國對新冠病毒的檢測規模正迅速擴大。據白宮疫情工作組協調人波克斯醫生(Deborah Birx)3月25日的表態,以及美國新冠疫情數據庫「The COVID Tracking Project」整理的數據顯示,美國在3月16日之前共進行約15萬次檢測,3月16日至25日展開了22萬次病毒檢測,截至4月5日則已共檢測超過176萬次。美國當下日均檢測逾15萬次,並將進一步提升檢測速度,這是確診人數大幅增加的客觀主因。

舒適號(USNS Comfort)設有12個手術室、1,000張病床,未來將幫助舒緩紐約醫療系統的壓力。(路透社)

最終確診規模恐將以數百萬計

美國確診病例每日增加的趨勢仍未放緩,說明感染規模之大。目前,我們既看到特朗普與蒙大拿州州長布洛克(Steve Bullock)等人圍繞「當下究竟有沒有檢測工具不足」的問題所展開的爭吵,也看到聯邦政府於上周五宣布計劃禁止醫院向沒有醫療保險的新冠肺炎患者收費,改為由聯邦政府按醫保平均水平向醫院付款。接下來,聯邦、州、縣各級政府的抗疫工作能否同步、能否高效協調,將決定疫情的後續走勢。

當下,美國患者年齡普遍偏年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截至2月11日的72,314宗個案研究顯示,0至39歲患者的死亡率為0.2%,40至59歲為0.4%,50至59歲為1.3%,60至69歲為3.6%,70至79歲為8.0%,80歲以上的死亡率為14.8%。新冠病毒對不同年齡段人的影響差別巨大,年輕人抵抗力較強,故死亡率低於年長者。據美國疾控中心3月26日發布的每周報告,美國留院收治的患者中,40%為55歲以下,20%為20至44歲,確診患者年齡構成較全球而言相對年輕。

在醫療及防疫資源方面,據美國醫院協會的數據,美國醫院床位共924,107張(每千人2.8張),重症看護病房(ICU)床位共55,663張。按美國疾控中心上周五發布的每周報告,美國19至64歲、本就患有其他疾病的新冠確診患者中,約19%需住院,約9%需進駐ICU;在該年齡層沒有原發疾病的新冠確診患者中,則約6.5%需住院,約1.9%需進駐ICU。65歲及以上、患有其他原發疾病的患者群體,約28.5%需住院,約14%需進駐ICU;65歲以上、沒原發疾病的患者,約7.5%需住院,2.3%需進駐ICU。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大爆發,當地醫療系統告急。圖為3月30日,工作人員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搭建臨時醫院。(AP)

當下美國疫情的死亡率為2.5%,隨着檢測規模迅速擴大,預料將進一步下降,而按美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福奇(Anthony Fauci)上周二(3月31日)的表態,白宮推算即使社會嚴格遵守社交疏離守則,全國亦或有10至24萬人喪生,意味着全美最終確診規模將以數百萬計。

綜合而論,美國各級政府之間協調不易,疫情規模巨大,醫療技術水平雖居世界前列,但諸如醫保制度欠缺、醫療費用高昂等問題久受各界詬病,且資源愈發緊張。考慮到當下整體約10%的重症率及醫療資源和物資的生產力,美國疫情勢必面臨嚴峻挑戰。然而,值此亟需政府「亡羊補牢」,理順聯邦、各州、縣政府之間的協調,加強與私企和醫療體系之間調配的時候,美國政治依舊受各種因素糾葛,乃至陷入「美國疫情誰之過」的輿論混戰。

黨爭持續 白宮急尋「禍首」

這還要從美國的確診人數成為全球首位說起。疫情爆發之初,美國政界及社會不以為意。隨着疫情形勢愈演愈烈,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於3月27日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多,在國內激起了巨大爭議。

疫情之下,往常繁華的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非常空曠,但也有三三兩兩出行的人。(AP)

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長文,梳理美國政府於第一季度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舉措,並最終將美國疫情大爆發歸咎於白宮判斷失誤和不作為。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於上周二宣布成立新的眾議院委員會,「全方位」(all aspects)督察聯邦政府對疫情的應對措施,並表示不排除會發起一場類似「9.11恐襲調查委員會」的調查。

特朗普將佩洛西的表態與去年「通俄門」調查相提並論,高呼「沒完沒了的黨爭調查,已經對我們國家造成巨大傷害」,「這是一次又一次獵巫」。同日,白宮刊登了一封特朗普寫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紐約州聯邦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的信函,其中寫道:「如果你在荒謬、冗長而除了提升我支持率以外毫無作用的彈劾騙局上少浪費些時間,轉而幫助紐約人民,那麼紐約就不至於在面對這個『隱形敵人』時那樣徬徨無助。」

另一方面,白宮和部份同仇敵愾的共和黨議員亦忙於尋找「罪魁禍首」。繼3月中旬將新冠病毒改稱「中國病毒」之後,特朗普於3月26日的記者會上對中國官方公布的疫情數據提出質疑。部份共和黨則在國會提出議案,要求調查中國對新冠病毒的「不足和可疑態度」,並要求追究「中國給國際社會帶來的傷害」,乃至抹去美國欠中國的債務,以作賠償。

「尋找禍首」的對象不僅是國外,也在國內。上周四(4月2日)的白宮抗疫記者會上,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罕見出席,表示當下防護物資價格被「黑市炒作」,揚言要「嚴厲打擊囤積物資者」。特朗普則在談到物資調配問題時,大力指摘各州政府,表示「各州本應該自行儲備物資,我們(聯邦政府)是後備,不是訂購員」。

凡事講究輕重緩急。美國《獨立宣言》明言政府是為了保障人們「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設立。這三者中哪一項最重要?這或許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無人能反對的是,若連性命都難保,又如何享受其他權利?在此危急情況下,能多救一人便救一人,這才是頭等大事。

正如特朗普所言,未來兩周將是美國疫情的關鍵期,當下各州政府皆鉚足全力,為抗擊疫情四處籌集醫療物資,並在自身無法應對之時,向聯邦政府求援。無論是白宮、國會還是各級政府,此時此刻都不應該為「美國疫情不可能是世界第一」或「誰該為疫情負責」等事糾結,而應一再向美國民眾強調病毒嚴重性,乃至落實強制措施,並向抗疫前線提供支援,以「保住人命」為第一要務。

上文刊登於第20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4月6日)《保命才是第一要務 美國與新冠病毒的「全面戰爭」》。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