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中各表」到「一中一台」 蔡英文改稱大陸為中國的政治效應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2018年5月對台灣來說可謂多事之秋,不僅在一個月之內遭逢多米尼加、布基納法索突然宣布斷交,亦無法繼續以世界衞生大會(WHA)觀察員身份與會。(中央社)

李登輝執政末期拋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主張,引發兩岸關係震盪,蔡英文正是此論述的推動幕僚。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贏得政權,蔡英文從幕後走向幕前,擔任陳水扁政府首位陸委會主委。當時陳水扁得票率僅有39.3%,堪稱「少數派總統」,故他上任後即提出「新中間路線」,在兩岸政策上,初期仍然延續了前朝的論述,強調以「一中各表」為基礎的「九二共識」。

蔡英文主委曾承認一中各表

2000年,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表示:「對於『一個中國』問題的爭議,兩岸願意以口頭『各自表述』來處理,各說各話最終成為兩岸共識的實際過程。所謂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就是我方描述此一過程的用語。」同年,蔡英文在立法院答詢時,進一步清楚表態:「我們的立場,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不過,爾後隨着陳水扁政府在兩岸政策上走偏鋒,提出「一邊一國」論與「烽火外交」,「一中各表」與「九二共識」這兩個用語以及其實質意義,在陳水扁八年執政期間逐漸消逝。

兩岸的對立與衝突,讓民進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重重摔了一跤,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馬英九帶領國民黨「班師回朝」。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就在民進黨低迷之際,毫無派系班底,資歷也不夠深的蔡英文成為民進黨「救世主」,臨危受命接任黨主席。在野時期,民進黨在選舉壓力之下,既要提出一套有別於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又不能過度靠向深綠,才能收攏中間選票。因此,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選擇在兩岸論述上打出兩面牌:既不承認「九二共識」,又試圖提出新的兩岸政策主張。

布基納法索突然宣布斷交後,蔡英文聲言「不會再忍讓」,更改稱大陸為中國。(中央社)

從台灣共識到維持現狀

2010年蔡英文主導民進黨推出「十年政綱」,其中涉及兩岸的核心內容就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對台灣內部訴諸以民主機制取得共識,同時將兩岸關係放進全球與多邊關係的框架之中,亦即當年蔡英文與馬英九針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辯論時所稱:「民進黨是走向世界,跟着世界一起走向中國。」蔡英文曾說,「九二共識」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沒有所謂承認或不承認、接受或不接受的問題,因此上述這套可以概括為「台灣共識」的兩岸論述,亦即民進黨用以取代「九二共識」的方案。

「台灣共識」並未通過2012年大選的檢驗,蔡英文在敗選演說中提出「距離執政最後一里路」,一般認為指的就是民進黨的軟肋——兩岸政策。2014年蔡英文再任民進黨主席,並於2015年獲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相較於2012年的大選,蔡英文在2016年大選幾乎穩操勝券,因此更有底氣回應中國大陸不斷拋出的「九二共識」壓力。她再度針對「九二共識」表態:「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處理兩岸關係應該着重於實質層次,名詞或標籤化都不利於兩岸關係的有效處理。」

此時的蔡英文一方面持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再將民進黨兩岸政策往中間靠攏,從而提出兩岸「維持現狀」,並將之定義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以及兩岸20多年協商基礎,維持「自由民主」與「和平安全」的現狀。2016年1月蔡英文贏得大選勝利後,接受《自由時報》專訪,進一步表示將以「九二會談」所形成的「既有政治基礎」來推動兩岸關係,但仍不鬆口說出「九二共識」一詞。

稱大陸為「中國」可能違憲

2016年5月,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提到:「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但演說中完全未提「九二共識」與「兩岸同屬一中」,取而代之的說法是:「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並「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儘管這篇演講被大陸國台辦評價為「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但蔡英文在演說中不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來指稱大陸,而是使用「對岸」或「兩岸」等詞彙,可以視為正式就任總統的蔡英文對中國大陸釋出一定程度的善意。

在蔡英文就職兩周年後,面對斷交浪潮,蔡英文再度以「中國」稱呼大陸,等於是推翻了她在就職時表示要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承諾。因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中華民國分為「自由地區」(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所以依法稱呼對岸時應稱為「大陸」或「中國大陸」,而不是稱「中國」。

自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文之後,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雖然台灣政府已正式對外宣布,甚至在參與聯合國的歷年說帖中也一再強調,不會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競爭中國代表權,也不會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的席位,但這不等同於否定自身仍存在「代表中國」的屬性。因此,當蔡英文和吳釗燮發表正式的公開演說時,多次稱中國大陸是「中國」,蔡英文的次數甚至高達12次,不僅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甚至可能違憲。

在5月30日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首先以馬英九時代承認「九二共識」、促成習馬會的兩岸和平穩定局面,指摘民進黨破壞當前的兩岸關係,將責任完全歸咎於民進黨政府,但完全沒有批判蔡英文個人。(中央社)

國台辦不批蔡 給台調整機會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陸方面歷來不斷重申反對兩岸關係出現「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情況。照道理,當蔡英文開始將「台灣」、「中國」並稱,中國大陸應該會就此嚴詞批判一番,然而,在5月30日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並未這麼做,而是首先以馬英九時代承認「九二共識」、促成習馬會的兩岸和平穩定局面,指摘民進黨破壞當前的兩岸關係,將責任完全歸咎於民進黨政府,但完全沒有批判蔡英文個人;其次,重申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及堅決反台獨的立場,同時繼續促統;第三,針對蔡英文在布基納法索宣布和台灣斷交後對大陸的抨擊,稱這是對大陸在國際上積極維護「一中原則」的反作用力。

除了硬的一手,國台辦仍然給了台灣政府機會,稱:「民進黨當局能否有一個明確的立場和態度,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人們都在拭目以待。」大陸方面用「拭目以待」的字眼,重點落在「待」字上,意即大陸還是對蔡英文未來能做出政策調整和新的政治宣示,不願在她就職剛滿兩周年之際就將其一棒子打死,或把她與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一同定調為「台獨」。

2020年台灣大選,一旦民進黨真換上「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並成功勝選,兩岸局勢只會更加沒有轉圜的餘地。(中央社)

避免賴取代蔡 北京回應務實

中共向來將對台工作視為統戰工作中重要的一環,而實際操作「統一戰線」,需要劃分清楚何為「敵我矛盾」,何為「人民內部矛盾」,分清誰是次要敵人、誰是主要敵人。雖然不承認「九二共識」(以蔡英文為代表的次要敵人)與明確表態支持台獨(以賴清德為代表的主要敵人),皆被中共當作嚴重的敵我矛盾;然而,在台灣特殊的政治生態中,兩者還是有程度上的區別,貿然將前者一併劃歸到後者,將敵人的範圍擴大、增加,不僅不利於反獨促統工作的推進,反而加大了對台統戰工作的難度與障礙。

再者,《美麗島電子報》的最新民調指出,在蔡英文的支持率向下探底(23.5%)的同時,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雖然已出現「死亡交叉」(不滿意高於滿意),但其滿意度有34.1%,仍高於蔡英文;加上獨派屢屢放話,要賴清德在2020年取代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出征總統大選,倘若將蔡、賴統統歸為一派,那對大陸屬鷹派的賴清德,更有取代鴿派蔡英文的理由。一旦民進黨真換上了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並成功勝選,兩岸局勢只會更加沒有轉圜的餘地。

因此,儘管蔡英文在就職屆滿兩周年之際,因短時間內接連遭受斷交挫折,一時稱北京為「中國」,大陸方面看在她過去兩年來的克制與理性作為上,仍對她有所期待,但這不代表中國大陸就完全肯定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表現,也許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量而已。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6月4日出版的第114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