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各階層雨露均霑難兼顧 內地個稅改革草案遭發還修改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交稅多寡事關打工一族的切身福祉,而稅制設計則體現社會經濟宏觀轉向。最近國務院修訂個人所得稅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不料在分組審議遭多名委員詰難下,未獲表決而發還修改,有待再審。
重大法案在立法機關鍛羽而歸,反映縱使行政當局與社會大眾均認為個稅改革事在必行,但對改革步伐和方式卻意見迥異。

個稅改革草案遭發還修改,宏觀變化下人大質疑方案杯水車薪。(中國人大網)

總體而言,個稅改革有3大要點:

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人民幣.下同)提高至每月5000元;
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按:稅階)稅率級距。

對上一次調整起徵點已是2011年,時隔七年一線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人均月入已破萬元大關,內地生活指數和物價水平亦同時飆升,不少人日常支出壓力如故,純粹因通脹而墮入稅網,因此3500元起徵點顯然不合時宜。原定方案即提高起徵點至5000元,一線城市居民稅負顯著減輕,二三線城市中低收入人士更大多脫離稅網,輿論普遍支持此舉,但對提升幅度卻不乏異議。

質疑僅考慮「居民平均支出水準等因素」

據《新京報》消息,6月22日在人大分組審議其間,委員朱春明質疑:「現有的納稅人分布是怎樣的,包括1萬以下的,1萬到5萬的等等,各個檔的,各有多少人、納了多少稅,按照新的免稅和免徵額,有多少人減稅了,減了多少,對財政的影響是什麼,對個人消費者的影響是什麼,對居民收入影響是什麼?」

他直言行政機關僅考慮「居民平均支出水準等因素」,未有顧及收入水平、物價水平及政府財政收支狀況,改革方案並不合理。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6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中新社)

地區差異與人口老化

人大異議大多為要求進一步提高起徵點,如達6000元至7000元。據《北京青年報》公眾號「政知見」引述,委員熊群力指出:「5000元對北上深廣來說,是個不太明顯的數,對中西部貧困地區又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個稅起征點只有考慮到這些,才能體現公平原則。」全國人大代表蔡毅則建議:「例如廣東、上海是否可以考慮8000元到9000元。」

除了經濟發展外,宏觀變化還包括人口結構急劇老齡化。即使原方案訂明,計稅時將考慮扣減醫療、教育及住房支出,但朱明春指出,「贍養老人和嬰幼兒照顧的支出」仍付之闕如,現在撫養比率在迅速提高,幾個年輕人對著上面一堆老人,改革方案應予以考量。他又認為內地人口結構已經很不合理,考慮到推行「二孩」政策,個稅法應包含鼓勵育兒的原素。

培養中產階級內需消費力

審議期間,與會者也重提個稅多年為人詬病之處:不利於培養中產階級以促進內需消費。雖然改革方案提高起徵點,同時細分「9000至35000元」應課部份的稅率,以期緩解中收入階層負擔。可是對於消費力最強的中高收入士,「55000至80000元」及「超過80000元」兩部份稅率仍維持不變,分別為35%及45%,人大代楊松即提議:

可以考慮將最高的邊際稅率降低10到15個百分點,不超過35%,和美國的33%、加拿大的29%比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