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銀保監郭樹清:美國從對華貿易逆差中獲得極大好處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25日(上周六),原定出席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因有事沒有親臨會場,由他人代表宣講了演講稿。
郭樹清的演溝涉及中美貿易摩擦中的不少核心議題,他指出美國從對華貿易逆差中獲得極大好處,又駁斥「中國偷竊美國技術論」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結果兩種說法。

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聲稱對華貿易逆差不利美國,並以此為由發動貿易戰。(資料圖片)

郭樹清提出,美國實際上從對華貿易逆差中獲得極大好處。首先,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將近60%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其中相當部分是美資企業,銷售這些產品最終形成美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美資企業全球海外銷售總額增長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市場。中美貿易不平衡中61%來自加工貿易,在實際價值分配中,中國真正得到的增加值很少。

其次是美國消費者通過中美貿易獲取巨大的「消費者剩餘」。據統計,美國市場零售商品中四分之一左右從中國進口,例如,沃爾瑪售賣的產品中26%直接來自中國。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源源不斷輸入美國,降低了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提升了福利水平。

三是美國輸往中國的產品和服務都是中國發揮價格支撐的領域。例如,糧食、能源、飛機、晶片等大宗商品,如果沒有中國的大量採購,其價格決不是今天的水平。四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高消費,低通脹」奇蹟,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超過歐美日總和的中國,增加了全球消費品供給。

五是美國獲得廉價資本回流。中國貿易順差積累的資本,以購買美國國債的資產方式支撐著美國的消費和投資。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有7.3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一半以上以美元形態存在,使得美國市場資金成本極低,為經濟的復蘇和繁榮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六是美國長期佔有中國巨額儲蓄資源。中國的國民儲蓄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美國對中國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意味著美國同等規模的體系,美國金融體系中直接融資佔比很高,存款創造效應低。美國的廣義貨幣和現金增長緩慢,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鮮明的對照,足以解釋美國經濟金融的新秘密:美國甚至連印製和發行美元的費用也節省了很多。

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美方一直指責中國偷竊美國技術,中方則一直予以否認。(資料圖片)

駁斥中國偷竊美國技術論」

美國方面一直指責中國偷竊美國技術,郭樹清也予以駁斥。他說:「中國40年前開始引進外資,境外投資者從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實際使用外資約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投資800億美元。目前形成的資產1500億美元。這些建立在企業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沒有一個項目合同是中國政府強制外方簽訂的,現在美國突然指責中國的法律是『強制獲取外商知識產權』,甚至使用『偷竊』這樣的字眼,這是對中國人民的侮辱。」

郭樹清指出,以市場換技術,或者以技術換市場,本來是西方國家發明的,基於公平原則的交易是市場認可的。歐美國家一直標榜自由貿易,聲稱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技術,現在看來美國根本沒有兌現自己承諾的意願。

他認為,美國借知識產權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對中國的指責完全沒有依據。如今的中國已是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堅定維護者和積極建設者。「僅僅在幾年前美國政府、機構和政要都公開肯定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巨大進步。這一切難道一夜間就改變了嗎?」郭樹清如此質疑。

郭:不存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近年來,國際上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結果,郭樹清認為這種說法毫無根據。

郭樹清指出,中國的經濟成分已呈現出日益明顯的多樣化特徵,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一直在持續下降。加上政府經濟活動,國有經濟在GDP中的佔比不足40%,國有企業中很多也在境內外上市,實際上是股份制企業,百分之百的純國有企業已經極少。大型國有企業中,也有大量子公司控制權已讓渡給民營企業,即使是中央國有企業,相互之間也處於競爭之中。20多年前軍工企業改革時,每個行業都分成兩家以上的公司。

當前,民營和外資幾乎可以進入所有行業、所有領域,沒有任何限制和壁壘。中國的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是指導性的,不是指令性的,各項政策的落地要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因時因地制宜,沒有搞一刀切。發布這種指導性政策也是各個國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如美國的「出口倍增計劃」、歐盟的「工業復興戰略」等。

金融業也形成了多樣化的格局,中國金融機構有國有控股也有民營化外資控股,上市機構和農信社還有自然人參股。目前中國4588家銀行業機構中民營機構控股的超過3000家,170家中資保險公司多數為民營控股,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多數是民營為主。即便是五大銀行,社會股權佔比平均達到30%,有的甚至超過40%。特別需要指出中國五大銀行的市場份額現在只有37%,與英美等國家前五大銀行的市場份額的佔比很接近。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