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重啟談判不宜樂觀 華為Mate 30成考驗第一關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談判經過一番波折後,預計將於下個月重啟。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新一輪談判集中討論「結構問題」和「市場准入」,起點是5月時所擬定的協議文本,內容長達150多頁。
有外媒又稱,中美雙方擬議,北京增購美國農產品,而華府則暫緩原定10月1日加徵的關稅,以及放寬華為禁令。早在6月底中美元首會晤,也曾傳出類似的交換條件,然而世界上沒有「回到原點」這樣美好,事實是雙方本就不多的互信至今更所餘無幾,互相防範多於互釋善意。

特朗普多次「表明心跡」

華府曾揚言,美國企業可申請豁免,繼續供貨華為,但據CNET報道,遲至8月底,超過130家美企的申請均未獲批准。美方一邊延長禁令暫緩期至11月,容許美企替華為維護現有網絡,以及為現有手機更新軟件,另一邊卻在封殺名單上增加46家華為子公司,使受限的華為實體總數增加到100多家。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中國佔全球稀土生產量81%。(Reuters)

至於中國則近月豬肉價格高企,以至各地政府需要推出消費補貼,個別地方更限購特價肉。美國作為僅次中國的豬肉產出國,本可作為填補短缺的供應地之一,不過事實是中國進口商於8月份只買入逾萬噸美國豬肉,與中國逾5千萬噸每年生產量相比,數量不算多。

無法獲得Google技術支援

貿易戰拉鋸至今1年多,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多次「表明心跡」,透露華府醉翁之意不在酒,減少對華貿易逆差還屬其次,最要緊是在全球供應鏈上把中國擠下去。特朗普即於9月1日再次呼籲美企對華「割席」,在供應鏈上「去中國化」:「重新調整供應鏈。沒有理由從中國買所有東西!」

華為頂住美國封殺的壓力,8月9日華為常務董事在深圳正式宣布鴻蒙智能操作系統問世。(華為官網)

中美兩國爭奪供應鏈主導權,而華為站在交鋒前線上,廣為中外傳媒報道。華府擺明車馬以本傷人,封殺各種軟硬件供應,中止操作系統更新,還指令銷售平台下架華為產品。假如真的全面開打,華為擋得住這一招,也不一定捱得過下一招,例如6月市傳其新款Matebook手提電腦需延後推出。

由麒麟系列晶片到鴻蒙操作系統,華為揚言可自力更生,過兩三年就可完全「去美國化」,而第一個考驗即將來臨。華為於本月將推出旗艦機Mate 30 系列,目前已確定無法獲得Google技術支援,若果自行安裝Google Apps,麻煩之餘也難保能夠使用所有服務,故此其海外銷情將會顯示華為的「抗壓能力」。

美國冀破中國稀土壟斷

除了華為,稀土供應是另一個較少人留意的「戰場」。幾個月前,中國官媒針對華為禁令,放風打「稀土牌」,利用幾近壟斷的市場優勢,截斷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原料供應。迄今為止,未見北京就此有大動作,不過美國已著手未雨綢繆,拉攏他國以作替代。

據路透社6月報道,美國有意聯同加拿大及澳洲,協助全球其他國家開發銅及鋰等資源,以減少依賴中國。與此同時,澳洲稀土公司Lynas最近則與美國廠商合作,建立稀土生產線,而馬來西亞政府亦推翻此前決定,延長Lynas在當地的開採許可。若於稀土供應成功「去中國化」,美國將更有自信繼續打貿易戰。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