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美貿易談判:北京緣何選擇保持沉默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對於中美之間短時間內達成全面協議,很多人已經不再抱有期望。但是對於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外界似乎依然沒有放棄希望,即便中美雙方的談判代表一直在為協議條款爭執不休。近來,中美之間的善意釋放和彼此間的克制,似乎讓原本的劍拔弩張,不可思議的過渡到「歲月靜好」。只是,中美之間即將迎來新的關鍵抉擇時刻。

中美貿易談判間歇難得的短暫平靜,可能即將被打破。美國原定於15日對大約1,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5%的關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呂祥表示,如果美國在15日對華加徵關税,這將意味着談判破裂。

2019年12月9日,特朗普談到美中貿易談判時表示,美國與中國在敲定貿易協議方面進展良好。(AP)

雙方似乎都不願意看到貿易戰在這個時候繼續升級,在最後期限即將到來、中美還在就第一階段協議討價還價的時候,華盛頓發出了推遲徵税的含糊信號。美國政界通過不同渠道暗示,15日不太可能對中國商品實施新的關税。當然,前提條件是中國也要做出讓步。

彭博社9日報道,美國農業部長珀杜(Sonny Perdue)9日表示:「12月15日將是美國實施新一輪對華關税的最後期限,我不認為這些關税將得到執行,相信一些可能會被取消。」珀杜稱,「我不認為總統希望實施這些新關税,但中國方面必須採取一些行動,以鼓勵他不要這樣做,希望中國對部分美國大豆、豬肉進口予以豁免加徵關税的舉措可能是這種信號」。

白宮顧問、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在10日的一場活動上表示,他不知道特朗普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但談判「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前進」。庫什納近期參與到中美貿易談判之中,這被認為是談判正接近尾聲的證明。

庫什納提到兩國正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所談協議對美國有利,特朗普會決定簽署。(資料圖片)

對於美國而言,繼續加徵關税可能也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這是很多觀察家的共同看法。紐約時報中文12月11日報道,對玩具、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在內的1,6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10%的關税,這會給消費者帶來壓力,並可能成為即將競選連任的總統的政治累贅。

商業團體對進一步徵税非常擔憂。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常務副會長薄邁倫(Myron Brilliant)說:「在當前的美中談判以及全球經濟背景下,再來一輪關税無異於下毒,」薄邁倫補充道。「我們希望雙方都明白儘快達成協議的緊迫性。」

在此之前,為了中美貿易談判預留更多空間和時間,特朗普政府年內已經4次推遲或取消加徵關税。在最後期限前,繼續推遲或取消加徵關税並非沒有可能。雖然今年第五次推遲或取消關税,可能會招致批評,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一直尋求最大利益化的特朗普,如何做出選擇可能也就有了答案。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進展,是否符合特朗普的心理預期,以及華盛頓的接受程度。《華爾街日報》12月11日報道,美中兩國的官員表示,雙方的貿易談判代表正在準備推遲定於12月15日生效的新一輪關税,目前仍在交涉如何讓北京方面承諾大規模購買美國農產品,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達成一項近期協議所堅持的條件。

2019年5月12日,劉鶴赴美談判之前,北京應對貿易戰的策略發生了微妙變化。(AP)

那麼,北京方面又是如何考慮的呢?截至目前,北京方面對此保持了足夠的沉默。從11月16日發佈中美貿易談判雙方牽頭人通話的消息之後,中國商務部除了在記者會上重申中方立場外,就未對中美貿易談判過多發聲。相較於在香港問題、新疆問題上強烈批評美國的干涉,北京似乎已經不願意在中美貿易戰的問題耗費口舌。但足夠明確的是,北京不希望這些關税生效,即便無法在短時間內容達成休戰協議。

而對於具體的大規模從美國購買農產品,這對於北京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北京在這些問題上也不斷釋放善意。中國財政部早在12月6日宣布,中國着手開展對一些企業的美國大豆、豬肉進口予以豁免加徵關税的工作。問題在於,美國方面能否做出足夠的妥協和讓步,而不單單是提出要求。中國商務部於12月5日再次重申第一階段協議中如果達成,「應該相應降低關税」的立場。「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是中國開出的條件。

美國農業部12月11日公布,中國買家訂購58.5萬噸美國大豆,為8個月以來最大宗收購。(資料圖片)

在中美貿易戰交鋒到今天的局勢,中國已經展現足夠戰略定力。中國已不再寄希望於通過退讓和妥協獲得時間和空間的話,進而被美國牽着鼻子走。這一變化可能從5月份中美貿易談判破裂之前就已出現。2019年5月12日,在中美貿易談判最接近談崩的時候,負責中美經貿談判的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劉鶴罕見的在美國公開發表講話,說明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表明中國的態度和堅持。

劉鶴說:我們認為這些事都是重大的原則問題,所以任何國家都有重要的原則,我們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能讓步,這個態度是非常清楚的。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中方牽頭人,劉鶴的公開講話,代表的是北京的集體意志,而且態度十分明確和堅決。

「經過一年多的經貿摩擦,中國各個方面都經受住了考驗,不僅抗壓性大大增強,應對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定力。」這是中國官方向外界傳遞的信息。中國最高領導層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中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在中美貿易戰經過一年的你來我往之後,其實對中國並沒有造成不可承受的打擊。

據悉,對於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北京已經沒有那麼迫切。中國之所以希望能夠儘快達成協議,緩和對抗局面,並不是因為怕承受不住打擊,而是不想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影響。「但躲不過,繞不掉,那就不得不拗一拗手了。」這應該是中共高層今天秉持的態度。

有論者指出,中美貿易戰,經過一年來短兵相接,中美各自訴求和底線,彼此都已經十分清楚。再打下去,也不可能獲得更多,只能是彼此傷害,其實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既然沒有意義,那麼談就是必然選擇。但顯然,即便是第一階段協議也沒那麼容易達成。樂觀的是,中美在是否繼續加徵關税上似乎達成了默契。不會轉好,也不會更壞,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