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鱷」、監管「內鬼」集中落馬 中國金融反腐進入關鍵期

撰文:米樂
出版:更新:

中國2019年度十大反腐熱詞近日公布,「金融領域反腐」位列其中。從總部到地方,從銀行到證券,金融領域「大鱷」「內鬼」的集中落馬,成為2019年中共反腐的顯著特點。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早在2019年年初,中共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要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對存在腐敗問題的,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

有專家指出,中國金融反腐已進入關鍵期,作為精準反腐的重點領域,其有助於以點代面推動整個反腐敗進程,更能成為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進而全面深化改革的助力,有很深的政治意味。

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金融系統共有3名中管幹部、逾35名中央一級及省管幹部被查,既有證監會原主席劉士餘、國開行原董事長鬍懷邦這樣的中管幹部,也有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原行長顧國明、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原總經理李楊勇這樣的中管金融企業官員。

重要監管機構也有多人在關鍵崗位被查,包括銀保監會內蒙古監管局黨委委員賈奇珍、廣西銀保監局黨委原副書記趙汝林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被認為已「安全着陸」的退休官員也難逃懲處。其中,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原局長徐鐵在被開除黨籍時已到齡退休6年。

有分析人士稱,上述金融「大鱷」「內鬼」集中落馬有其深刻社會背景。比如,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出現一些亂象,它們看似是創新,實則不僅未對實體經濟產生強有力支撐,反而帶來風險,甚至成為套取國家和個人資產的工具,演變為滋生腐敗的温床。

此外,金融腐敗涉及範圍廣、鏈條長、方式複雜,隱蔽性和傳染性都較強。但萬變不離其宗,對手中資源和權力的濫用是這些官員陷入貪腐泥沼的重要原因。

研讀「雙開」通報,利用自己在金融單位的崗位之便以權謀私,是這些落馬官員的共性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落馬官員都由中央一級金融單位派駐紀檢監察組和地方紀委監委聯合查處,成為中共反腐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