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美國幽靈之下的中國「戰略機遇期」

撰文:江流
出版:更新:

1月15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是中美貿易戰22個月來首次有文本協議達成,事情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然而,中美之間已然難以掩蓋的結構性矛盾以及由此被「修昔底德陷阱」支配的恐懼,無論如何,無法不承認,中美關係正在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地走入下一個歷史關頭。

也正是如此,中美貿易戰自開打以來中國輿論即有稱這是一場「國運之戰」。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有「國運」一說,甚為玄妙,可虛可實。放到今天,如果真的有「國運」一說,那麼對於中國來說,關鍵應在中美關係。

為何一直強調,今天國際關係中,並不存在中日矛盾,中菲矛盾,只有中美矛盾?根源在於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國家政策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證世界上不會出現第二個與其爭奪世界控制權的新興超級大國,這不是更換幾個總統就能改變的。從目前來看,美國認為中國正在成為那個「挑戰者」,即使中國反覆強調無意也無力爭霸。「地緣政治」學說創始人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即認為,為了自身利益,美國不能允許歐洲和遠東出現一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強權。

於是,問題來了——在超級大國美國緊逼之下,正在崛起的中國會被提前「扼殺」,喪失掉戰略機遇期嗎?

「地緣政治」學說創始人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資料圖片)

「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說法最早是鄧小平對於中國未來命運的政治判斷。鄧小平曾說:「現在我們要爭取一個比較長的和平時間,並要利用這個時間,搶這個時間,來建設自己的國家。這個時間可不能喪失,多一年是一年,多五年是五年,有二十年就更好了,我們的目標就達到了,打仗也不怕了。」(《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533頁。)「就中國來說,我們希望至少二十年不打仗,爭取國際局勢的緩和。」(《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第622頁。)「中國需要至少二十年的和平,以便聚精會神地搞國內建設。」(《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0頁。)

如此一再框定「二十年」,這些對時間段的展望,並非隨意的預測,而是相當連貫,包含着他對未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初步判斷。到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在報告中提出:「綜觀全局,21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最早見於2002年5月31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說法最早是鄧小平對於中國未來命運的政治判斷。(資料圖片)

從中共領導人對戰略機遇期的判斷來說,中國過去近四十年的發展所仰賴的戰略機遇期,在外部環境上美國始終是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20世紀80年代,中國剛剛結束內亂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彼時國際上美蘇爭霸進入到最後的較量階段,中國開始在與蘇聯試探性改善關係和與美國進入蜜月期之間兩相得利,由此迎來10年的發展機遇。到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國際局勢隨之變動,中美由於在一段時間內難以找到一種穩定的關係定位而進入「多事之秋」。

但彼時中國的體量還遠遠不夠對美國帶來威脅,且美國正沉浸在「唯一超級大國」的新鮮感裏,充當着世界警察的角色。由此,中國得以「韜光養晦」十年,GDP增長了5倍多,全球排名從第11躍居第6。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引起了美國的警覺,因此2001年小布什(Bush Junior)甫一上任就公開提出,美國有三個敵人,一個是伊拉克,一個是俄羅斯,一個就是中國。然而就在美國以為中東地區盡入囊中,開始準備將注意力轉向亞太時,一場轟動全球的「9•11」襲擊事件讓「打壓中國」計劃擱淺。同時,當時中國剛剛擠入WTO並開始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奠定了今天參與全球治理的基礎與信心。

特朗普發起了對華貿易戰。(資料圖片)

當然,今天中國仍遲遲難以完成領土版圖上的最後統一,歸根結底背後也有相當的美國因素。

也正是如此,當今天美國將其頭號戰略對手將中國排在俄羅斯之前,尤其是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以對華貿易戰的形式實踐了對中國的打擊之下,這實際上已經意味着中國正在成為美國繼蘇聯、恐怖主義之後的下一個目標。於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已經過去」為相當一部分人所認同。但似乎中共並不這麼以為。

在中共領導人先前判斷的「戰略機遇期」行將結束之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緊接做出判斷「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作報告稱,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到2018年12月,彼時中美貿易戰已經已持續9個月,在當月的中共中央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再明確指出,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而後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複述該次經濟會議上的論斷,並再次提及十九大上的「戰略機遇期」判斷是「黨中央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得出的重要結論。」

從當前的局勢來看,在美國「一超」地位仍然難以撼動,中國要想在這輪遏華政策中脱身並保持戰略機遇期。要麼,一個偶然性的威脅突然進入美國的視野——就像不久前美伊幾乎踏上了爆發戰爭的邊緣,這在當時讓人們懷疑美國是否會重新陷入中東紛爭無法抽身;要麼,在這個國際規則產生變動的大變局下,新興經濟體中國抓住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優勢「彎道超車」,實現對美國的領先——當然,中國需要首先繞過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的打擊,這十分考驗中國政府對形勢的判斷和處理與美國關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