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深陷輿論風暴眼 解構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發展史

撰文:布藍
出版:更新:

「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出現新冠肺炎零號病人、搶注美抗病毒藥物專利」,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屢次陷入爭議,其背景及發展史也引發關注。

綜合媒體2月17日報道,武漢病毒所成立於1956年,由中國病毒學家高尚蔭、微生物學家陳華癸和簡浩然等科學家創建,是較早建立的中國國家級研究所之一。

資料顯示,武漢病毒所曾研發的棉鈴蟲病毒殺蟲劑,成為中國最先進行農藥登記的病毒殺蟲劑。該所還在中國首次將選育成功的耐高温酵母,推廣應用到酒精生產工業。

而在環境微生物學領域,其成功設計建成中國第一個工業生產廢水處理車間,成立中國第一個環境微生物研究室,還建立了中國首個環境微生物菌種庫。

2003年,武漢病毒所成立19人的攻關小組開展「非典」病原的鑑定、分析、測序、疫苗及檢測技術等一系列研究工作,並於當年4月底「用電鏡在一位疑似病人體內提取物中, 觀察到了非典病毒顆粒」,其後成功分離出冠狀病毒,對了解「非典」病原貢獻巨大。

此外,中國第一所生物安全最高等級的「P4實驗室」由中科院和武漢市政府共同建設,武漢病毒所為承建單位。

外界質疑專業表現

目前,武漢病毒所在職職工268人,在學研究生325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外界對武漢病毒所的專業表現多有質疑。比如,其身處疫區核心、坐擁世界頂級實驗室,然而,2019年12月武漢首例新冠感染者確診,最早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並對其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的,卻是上海。

而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資歷因此前的「雙黃連風波」遭質疑。生於1981年的王延軼從基層研究員到擔任武漢病毒所所長僅用了6年時間,更令人關注的是,王延軼的丈夫是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2011年曾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所內專家發聲闢謠

另外,在此次疫情中進入公眾視野的還有病毒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石正麗,1月23日,石正麗團隊發表文章《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現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肺炎病毒或來源於蝙蝠。

她也曾披露,2019年12月30日,武漢病毒所就受市疾控中心的委託,檢測了若干病人的樣本。對於「病毒泄露」、「武漢病毒所現新冠肺炎零號病人」等網傳消息,石正麗多次發聲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