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政治考量」正在成為當前台灣防疫最大破口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台灣自今年1月中旬「發覺」武漢地區有原因不明、被隔離治療的肺炎病例以來,因為「政治考量」及早對大陸地區展開針對性的境管措施,強制當時仍在台灣旅遊的陸客團中斷行程返回大陸,加上島嶼天生的防疫地理優勢、2003年「嚴重急性上呼吸道症候羣」(SARS,大陸稱「非典型肺炎」)的教訓及「好運氣」,不容否認到目前為止,台灣的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仍「可防可控」,台灣網絡言論甚至有「仇中意識型態救了台灣」相關說法。

台灣海軍敦睦艦隊成為台灣防疫破口,因政治考量顯得「有苦難言」。(台軍聞社)

不過,當下台灣因為海軍敦睦艦隊爆出「感染源不明」疫情,自4月18日發現3例以來,到4月24日止已增加為30例,成為一個重要轉折點,從台灣海軍、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各地方政府的種種反應,可以說,「政治考量」恐怕正在成為當前台灣最大防疫破口。

位於輿論風暴中心的無疑是海軍,包括泊靠帕勞(Palau)岸訪3天行程的防疫作為、帕勞方有無人員應邀登艦,返台途中有無執行「機密任務」以及返航途中有無隱匿「發燒」病例、通報不實,乃至於官兵返台後,由誰下令不必進行新冠肺炎普篩就能離艦休假等等質疑。

雖然蔡英文下令「誠實以對,勇敢承擔」,並以「國軍的事就是我的事」向台灣人民道歉。不過,台灣海軍面對輿論諸多疑點,可說是「被打臉到哪裏,才說到哪裏」,包括艦隊官兵於帕勞上岸交流時沒有全程戴口罩、有邀請帕勞方人員登艦及艦隊返程時實施不怎麼敏感「機密任務」的太平島防衛演訓等,前言不對後語,擠牙膏的澄清質疑,稱不上「誠實以對」外,更可看欲蓋彌彰的「政治考量」,破壞自身誠信之餘,還使得台灣海軍公布的「疫情調查」陷入「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尷尬處境。

因為「政治考量」,陳時中反而成為許多地方政府「超前部署」的「掣肘」。(中央社)

另一個處境尷尬的,則是已被「神化」的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海軍遠航訓練爆發疫情,後續種種發展,揭穿了他的「指揮權」,其實並不全面,甚至也得屈服於「政治考量」之下。

如敦睦艦隊召回700多名官兵時,並未尋求疫情指揮中心意見,擅自決定於「可及性高」的、遍及台灣西部各縣市的10多處地點集合,以致人口密集、活動頻繁的知名商圈也成集合地點;曝露陳時中的「指揮權」有其侷限,以及可能成為民進黨政府「犧牲打」的「政治考量」。

又如本次敦睦艦隊近半官兵設籍海軍重鎮高雄市,高雄市長韓國瑜為求謹慎進行「足迹調查」,並欲依《傳染病防治法》對不配合官兵祭出重罰,陳時中卻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站在韓國瑜的對立面,指「不是法定義務」,形同公然鼓吹官兵不配合高雄市政府調查。不過,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敦睦艦隊染疫的30名官兵中的第29例,赫然就是抗拒高雄市政府足迹調查官兵其中一員,體內已有抗體確又再度感染的特殊案例,反證韓國瑜清查官兵足迹並非杞人憂天,以及陳時中的「政治考量」。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多次強調,台灣因有效控制疫情,備受各國肯定。(中央社)

台灣海軍擠牙膏式的「層層設防」,以及陳時中的「指揮不力」,逼得新北市、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縣市首長「超前部署」,開始進行「封城演練」、「封城兵推」,甚至民進黨執政的桃園市及台南市也有意跟進,在在都顯示對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信心已有動搖。

表面上是敦睦艦隊「輕忽」、「隱匿」使得台灣過往立基於「政治考量」的防疫「好成績」產生破口,然而,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艦隊依令而動,發生疫情要釐清「感染源」,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因為「政治考量」,讓台灣海軍因而「有苦難言」;防疫有標準作業流程,不外阻敵於境外、消除可能感染源、減少社區傳播可能性及確保有足夠資源救治病人並保護醫療體系,本應是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各地方政府施行,如今地方政府「超前部署」演練,指揮中心反成為「掣肘」,無非也是因為「藍、綠之分」的「政治考量」。

質言之,敦睦艦隊染疫確實是當下台灣疫情會否急轉直下的最大挑戰,但探討其何以成為防疫破口及歷時一週仍無法查清「感染源」,究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政治考量」。

若台灣防疫的「好成績」最終毀於「政治考量」,那將是最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