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專家評瑞德西韋療效:一開始想像是清華北大苗子但實際上不了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各國都在尋找有效治療的藥物,其中以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 GILD)生產的瑞德西韋最受關注,但中美團隊就其藥效研究,得出相反結論。
中方負責相關研究的學者解釋,中美研究的評價標準不一樣,又指「一開始我們想像瑞德西韋是清華北大的苗子,但是實際上他上不了,家長對他要求太高了」。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項目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新華社)

美國NIH和中國發表在《刺針》(The Lancet)的研究與設計均為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RCT),用藥方案相同,可是美方研究結果正面,顯示瑞德西韋藥力更有效、死亡率較低,中方研究結果則指對照安慰劑測試,瑞德西韋所展示的藥效「沒有統計學顯著差異」。

就兩者得出相反結果,中方論文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們對用藥時機有要求,時間窗口在症狀出現後的12天以內,但最主要的不同是研究終點的不同,美國NIH的研究終點指標過鬆。如果我們使用這一指標,估計也是陰性結果。」

曹彬稱,美國NIH設計的指標為臨床恢復時間,中國則是設計了基於6分量表的臨床改善時間:「NIH的恢復定義比較寬泛,包括住院(但不需要氧療)、出院(但可能仍有活動受限、需要吸氧),相當於我們的1-2級+回家吸氧。」

他又認為:「客觀講,中國瑞德西韋研究設計更加嚴格,科學性更強。」

曹彬回應內媒《澎湃新聞》時則表示,「你說瑞德西韋有效嗎,行,他能上大學,那也算是個好孩子」,又稱「一開始我們想像瑞德西韋是清華北大的苗子,但是實際上他上不了,家長對他要求太高了。」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