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2020】人大代表建議取消境內記者會外文翻譯 彰顯文化自信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全國人大代表、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表示,中國一些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中外記者招待會、新聞發布會等都設有外文翻譯。但通過調研,陽衛國認為外文翻譯沒有必要性,建議在國內舉辦新聞發布會等重大外事活動中取消外文翻譯或採用同聲翻譯。

全國人大代表、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人民網)

陽衛國就有關建議提出四項理由。一是合乎法理,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文是聯合國法定通用語言之一,早在聯合國成立之初就載入了《聯合國憲章》,這意味著中文具備了在外交活動中使用的法定地位。而中國外交部也早已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將提供的中英文兩種語言改為僅提供中文,不再提供外文翻譯。因此,取消外文翻譯,是完全合乎法理的。

二是彰顯文化自信。語言是文明的載體,在很大程度上承載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官方性質的新聞發布會或記者招待會上,取消外文翻譯,有利於推動中華文化在全球的有效傳播,提升中文的感召力、影響力,增強中國在國際輿論的主動權、話語權,進而彰顯中國文化的自信。

陽衛國建議,取消境內記者會外文翻譯。圖為5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中新社)

三是維護漢語尊嚴。漢語言文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文字,外國記者在中國境內參加的各種活動應該入鄉隨俗,盡可能掌握和熟練使用漢語,這也是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素質。同時,在國外類似的場合,也並沒有提供中文翻譯,秉承對等原則,維護漢語尊嚴,在國內也應取消外文翻譯。

四是提高溝通效率。在新聞發布會或記者招待會上,每個人的話都要用英語或漢語來翻譯一遍,時間整整延長了一倍,效率明顯隨之下降。如果取消外文翻譯,這有利於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網民熱議:

取消外文翻譯, 那麼如何保證國外媒體的報到是客觀公正的,而不是歪曲誤導,必須有官方的外文版本作為標準,才能避免不良媒體的曲解和誤讀,才能讓國外人民了解真實的中國。
合法,自信,有尊嚴,效率高。支持!
強化漢語國際地位。
難道你不知道外文翻譯的同時,我方有更多機會思考問題如何回答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