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智庫:兩岸已進入「認知戰」交鋒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5.20的就職演說中,提出了一個相當新穎的軍用信息名詞「認知戰」(cognitive warfare),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在超限戰領域,已經進入信息戰與認知戰的交鋒,是現在進行式。

而5月16日,台灣總統府傳出遭到黑客入侵竊取蔡英文與蘇貞昌會面的幕僚準備數據,並且被散播至網絡、主流媒體,引起社會輿論生態的特殊變化,台軍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簡稱:國安院),將此次的入侵事件,視為是兩岸之間已經開始進行史上首次的「認知戰」,這是兩岸間急速緊張、戰雲密佈中的一個例證。

5月16日,台灣總統府傳出遭到黑客入侵,將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常會面的準備文件及會議紀錄,透過電郵洩漏予部分台灣媒體,內容涉及多項政治與人事安排。台灣總統府事後發聲明,稱有關的電郵為偽變造之文件,內容臆測拼貼,非屬事實。(資料圖片)

國安院定義,此次的事件,系由「境外黑客入侵總統府數據庫後,竊取檔案數據,此為信息戰。之後,透過熟稔台灣政情和輿情者,將竊取來的檔案編撰成為具有刻意目的的包裹式訊息,之後釋出給特定媒體高層,流向記者,形成針對政府的『認知空間作戰』(認知戰),目的就是敵方藉由操作真假難辨訊息,造成台方內部紛擾、紛亂的手法。」意思是說,這是一種融合信息戰、宣傳戰、輿論戰以及訊息戰的綜合戰術,即為認知戰。

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首度提到「認知戰」此一軍事信息戰專有名詞,事實上是在警示目前兩岸間正在此領域進行惡鬥。(台灣總統府提供)

以往傳統的信息戰,往往着力在網絡攻擊、癱瘓、竊取數據等,而認知戰的破壞力更大,除了上述的風險之外,意在奪取人民對於信息的認知態度詮釋權,也就是網絡上俗稱的「帶風向」。此種操作在台灣的選舉戰上面常常運用,藍綠白各陣營都有所謂「網軍帶風向」的事實,甚至台灣網絡商業領域、政治公關領域的所謂「小編」戲法,其實都屬於初級的認知戰術。

國安院認為,認知戰在國家對決的戰術層面,呈現出來的面貌是「藉由捏造、散播虛假/爭議訊息,藉以達到影響訊息接收者的認知,形成對其身處體制的質疑與不滿,進而改變其(投票)行為,並擴大社會分化與對立」的一種戰術。

俄羅斯在烏克蘭與克里米亞的作戰方式,幾乎兵不血刃達到戰略目標,是目前台灣軍方信息戰部門深入研究的案例。(VCG)

在國際方面,俄羅斯在2014年對克里米亞發動的混合戰術,其實已經融合網絡攻擊與假訊息攻擊,形成克里米亞偏向俄方的民意高漲,順勢遭到俄羅斯併吞。而在2014年的烏克蘭大選,俄羅斯也以網絡攻擊烏克蘭國家計票系統,意圖改變選舉結果,事後反而掀起了烏克蘭的「親歐盟示威革命」(Euromaidan),這是俄羅斯操作過頭,反遭烏克蘭主流民意反噬的例子。但是,俄羅斯在事後,依舊利用網絡,在2017年烏克蘭憲法紀念日,以勒索軟件癱瘓烏克蘭近三成信息系統,釋放出重大的政治恫嚇訊息。

俄羅斯把這樣的手法,在近年來的西方國家選舉中,不斷的重複使用。國安院分析,「近年來的威脅,是藉由黑客網絡攻擊,將選舉陣營機敏數據竊出,再經變造後外泄散佈,即藉由所謂『駭入再泄出』(hack and leak)的手法,散播不實訊息、混淆視聽的事件,達到造成選民疑惑、進而影響選舉結果或質疑選舉效力的後果。」國安院認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及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都有所謂「駭入再泄出」的認知戰術在內。其中如何分工、如何組織?西方情報單位目前還抓不到頭緒。

對於台灣而言,國安院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進行「認知戰」,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跟解放軍機艦實體接近台灣領域,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以5月16日的總統府資安事件事件而論,「散播文件足以引發政治爭議,尤其埋下懷疑種子,不斷爭議與質疑散佈文件之真實性,造成對民主政治運作的影響,實際上已達到作戰影響力的層次,且此次事件直指台灣總統府,是台灣首次涉及網絡攻擊與認知作戰混合運用的重大資安事件,兼具政治性宣示與警吿意味。」

台灣軍方目前將虛擬世界的認知戰,視為兩岸間已經開打的戰爭領域。(台灣國防部提供)

台海軍事局勢嚴峻,解放軍戰機軍艦不斷地用「切香腸戰術」(Salami tactics)來包夾、限縮台灣的戰略縱深,困住台軍的活動。而在虛擬的網絡戰與宣傳戰方面,台、中雙方已經開始具有實際攻擊性的認知戰。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特別提起「認知戰」此一專有名詞,其實也是因為2020年1月美國國家反間諜與安全中心(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enter)發布的報吿而來。

該報吿呼籲須防範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的國家以及團體,進行網絡攻擊與假訊息攻勢的綜合運用。國安院官員表示,目前美國本土發生種族歧視騷動的幕後,就有濃厚的認知戰戰術在操作,而這樣的動亂,在不久的未來,很可能配合着解放軍準備攻台的戰略,提早在台灣本土引爆,克里米亞併吞事件,是台灣政軍界深入研究的重點對象,未來中國大陸的「武統」推演,兵不血刃的克里米亞模式極可能是相當典型且有邏輯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