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洪災|三峽管理負責人:三峽沒那麼脆弱 變形潰壩是危言聳聽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中國南方連日暴雨成災,長江流域頻傳洪災,三峽大壩水位不斷暴漲,「潰壩說」不斷傳出。針對「潰壩說」,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三峽工程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麼「脆弱」、不堪一擊的。製造三峽大壩「變形」,有「潰壩風險」等謠言,是危言聳聽。

上述負責人接受官媒《環球網》訪問時稱,截至周日(19日),三峽工程在此次汛情中已累計防洪運用5次,攔洪總量約140億立方米,控制2020年長江第1號洪水下洩流量每秒3.5萬立方米,削峰率達34%。1998年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水,荊江一度面臨分洪的抉擇,防洪形勢十分嚴峻,如果當時三峽工程已經建好,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將會大大緩解。今年如果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防洪形勢將更加緊張。

負責人指出,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主要在荊江河段,可使荊江河段遇100年一遇洪水不分洪;遇超過100年一遇至1000年一遇洪水,包括類似歷史上的1870年大洪水,則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過每秒6.8萬立方米,加上分蓄洪區的配合運用,可防止荊江地區發生毀滅性災害。

針對三峽變形潰壩等傳言,負責人強調,當前三峽大壩安全運行狀況良好,近來未出現任何所謂的「變形」或其他風險,任何沒有科學縝密監測數據的猜測都是不科學、不負責任、外行甚至別有用心。

對於一些言論認為,三峽大壩今年連續洩洪,加重了中下游的洪水氾濫,負責人指出,水庫洩洪只是水庫通過洩洪設施出流的一種形式,三峽儘管在洩洪,但總出庫流量為每秒3.5萬立方米,仍比入庫流量每秒5.3萬立方米小,仍在發揮攔洪作用。

相關圖輯 | 長江流域受災情況:

+2

總工程師:彈性變形並不可怕

對於三峽的質疑聲浪此起彼伏,中國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日前都再度重申,三峽大壩在設計允許範圍內的「彈性變形」並不可怕。

張曙光還表示,此話早前已被網上一些人斷章取義炒作成「官方終於承認大壩變形」,實際上「彈性變形」是所有構造物受力後都必然會有的現象,「道路橋樑、高樓大廈,包括我們腳下踩的水泥地板都有」。王浩則說,三峽大壩本身是混凝土重力壩,不但不怕長期泡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愈泡愈結實」。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