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智庫指大陸機構揭美軍機動態是「灰色衝突」手段 環時斥潑髒水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近期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在Twitter頻繁揭露美國軍機動態,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對此表示,這是「灰色衝突」(grey zone conflicts)手段之一,藉民主體制漏洞、媒體產業競爭,形塑「美國才是不安因素」。
對此,大陸官媒《環球時報》撰文反批「笑話!大陸機構在南海盯死美軍,一盆髒水先從台灣潑來了!」,並反問道「究竟是公布美國軍機在南海動態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台在塑造美國是『不安定因素』,還是美國艦機在東海、南海的挑釁行為本身嚴重危害地區和平?」。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在Twitter和微博發布美國機艦在相關海域的動態:

+1

中央社報道稱,國防安全研究院指出,「灰色衝突」是國安新挑戰,攻擊方讓被攻擊者難以決定以軍事或警察力量回應,藉此延長決策時間,目的是造成對方決策延遲或誤判。

該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表示,灰色衝突企圖在不觸動戰爭前提下,以各式非武力或準軍事手段壓迫競爭對手以取得政治利益,近年因流動網絡普及、社群媒體高密度使用,使群眾心理成主要戰場,對決策者形成壓力。她舉例稱,北京大學日前成立的Twitter「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訴求為「促進南海的透明」,但所揭露對象以美軍活動為大宗,再藉社交媒體、各國媒體轉載,藉此突顯特定國家(美國)為不安定因素。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8月1日公布的監控數據顯示,美軍今年7月有近70架次偵察機在南海活動,數量幾乎是5月的兩倍。圖為E-8C「聯合星」飛機,該飛機是一款空地監視飛機。(資料圖片)

蘇紫雲說,這種戰略敘事(strategic narratives)手段也可視為新興灰色地帶衝突的標準樣態,利用民主體制來打擊民主,並藉言論自由破壞言論自由的灰色手段。北大南海戰略態勢感知主要技法就是利用自由世界的民主體制漏洞、媒體產業的自由競爭,釋放出選擇性的單一訊息影響受眾感知。

對此,《環球時報》稱,有台灣網民直接反問:「只要不涉及假信息,揭露美軍在南海的活動有何不對,更何況美軍的活動大多都有被公開報道,也不是甚麼機密,說這是利用民主體制來打擊民主,是借言論自由破壞言論自由,不知邏輯何在?」該網民還提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組織(AMTI)多年來不也是在針對中國大陸做類似的事嗎?

《環時》文章稱,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是一個開放式、國內外學者協作的網絡,宗旨是全面客觀掌握南海的動態和資訊,準確感知南海的軍事、政治、經濟、環境等態勢。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海空態勢系統,持續跟蹤和披露域內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艦機動態。

文章還援引「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此前的表態,指該計劃只是把數據客觀呈現出來,通常也不持立場,主要是為了幫助研究或關注南海的專家以及公眾建立常識。當公眾有了基本常識,大家對南海問題的認識和研究也能更為理性,「長期來看,這有利於南海的和平」。

胡波認為,在南海資訊公開方面中美之間是失衡的,美國對外發布公開的信息很多,於是外界看到的南海態勢都是美國官員及智庫塑造出來的,「我們對外發布的信息之所以受到關注也恰恰說明了南海信息的稀缺」。

(中央社、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