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 「餓肚皮」式防疫為何仍在中國大行其道

撰文:江流
出版:更新:

1月24日,吉林省通化市副市長蔣海燕在當天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就隔離居民生活物資短缺問題公開道歉。如果不是這位副市長的道歉成為輿論熱點繼而引發關注,外界竟不知,在過去的數日間,位於東北的這座小城,在官方防疫政策隔離下的居民正經歷着斷糧的生活難題。

以新冠疫情形勢較為嚴峻的吉林通化東昌區為例,自1月20日,全域調整為高風險地區,官方對該區住戶實施貼封條封閉管控,居民一律不得外出。然而,在按戶封閉管理狀態下,市民們的糧食、藥品等物資供給並沒有得到妥善的安排。在微博上,當地被隔離的居民在網上抱怨「一個蘋果倆孩子吃三天,連乾癟掉的葱都不捨得扔掉,要給孩子留下做小葱炒雞蛋」,甚至有網友憤怒「再不解決問題老百姓要撕封條出來搶吃的了」,網上也傳出樓下居民通過吊繩的方式給樓上居民運送生活物資的視頻畫面。

吉林通化在疫情防控隔離措施下出現生活物資供應不足問題,輿論就此批評地方官員治理水平低下。(新華社)

在中國成功遏制疫情的形象之下,發生在吉林通化的負面案例成為一個污點、一個諷刺。事後,當輿論沸騰之時,副市長只是輕描淡寫地以一句「配送上存在不及時、不到位的問題」試圖平息眾怒,但爭議還遠遠沒有就此結束,接下來的官方動作同樣令人匪夷所思。據稱,為了「恢復」供給,通化政府要求「今晚全通化市的機關工作人員都去送菜了,要求明天六點前每家每戶都送到」。知錯能改亡羊補牢,通化官方快速反應做出彌補固然值得肯定,然而且不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單單說它無視次日即將開展的核酸檢測工作同樣需要政府人員負責安排,從日程安排上看根本就是無法完成的。

事前不考慮封閉管理造成的日常生活秩序,事後又不做規劃顧頭不顧尾,進一步製造混亂……這一切大概頗能展示地方政府尤其是通化政府的管理水平。

要知道從武漢疫情至今已過去整整一年,武漢初期的應對失當在中國全國成為典型,身在其位的每一名地方官員都需要從中汲取教訓,但這種情形還在吉林上演。更何況,如今吉林通化的疫情並不如武漢當時的情勢迅急猛烈,當地政府並非沒有應對佈置的時機。地方官員的應對混亂、協調無序令人驚訝。

更有甚者,那吉林通化的網民早就在網絡上發聲呼救,為什麼問題沒有遲遲得不到解決,難道官方的防疫就是貼封條了事嗎?就在官媒《人民日報》關注到此事向通化官員問詢時,回應還是「全市物資儲備不存在短缺現象」,這到底是官員的治理能力問題還是為官思維問題?

中國早就有東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之說,發生在吉林通化的事件再次說明,這種為官者唯上不唯下的作風其本質就是不把人民放在眼裏。因此,當問題出現了,為官者首先想到的不是從民眾的立場去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就是通化住戶求救被視而不見,官方一紙命令便一路綠燈的邏輯。

事實上,這場通化網民的「自救運動」在2020年3月的武漢某小區就曾有類似事件,彼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作為「中共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組長率隊察看湖北省武漢市某小區情況時,有居民從樓上家中高喊,「假的,假的,都是假的!」以抗議當地社區安排志願者送菜送肉給住戶的表演;就在近日,由於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疫情防控而出台嚴格限制甚至禁止人員返鄉過春節的一刀切政策使得網民怨聲載道。

當然,應對疫情容不得鬆懈,但這並不意味為官者僅僅做好防疫這項政治任務就萬事大吉,疫情防控不僅是政治任務,還有民生瑣事。2020年3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湖北武漢考察時,就曾特意關注當地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並稱「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實踐出了一套中國模式,也確實產生了目之所及的效果。但是發生在吉林通化的事件等再次提醒治理者,經過2020年的那場疫情惡戰,中國的官員們並沒有完全理解官方所提「這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的意義,或者說距離這個目標還差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