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為名、違規採礦為實 寧夏盜採集團自任安全監督員「執法」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內地官方將黃河治理提升到國家戰略,近日,首得黃河灌溉之利且被確定為黃河治理先行區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被曝存在企業「過量開採、界外盜採甚至無證開採鐵礦」的行為,相關消息引發關注。
據官方新華社主辦的《經濟參考報》4月1日報道,在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的寧夏中衞市,因古代銅礦遺址而聞名的照壁山,正在慢慢消失,目前盜採行為延伸到了內蒙古自治區。

中衞市是黃河進入寧夏的「第一站」,因此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衞」之説。中衞北部山區是黃河沖積平原向騰格裏沙漠過渡地帶。這裏雖然礦產資源豐富,但生態環境卻極度脆弱,喬木和灌木在這裏很難正常自然生長,只生長沙蒿、貓頭刺等植物,覆蓋率不過15%的植被,即使在夏季也較難形成大面積連片綠色植被。

近年來,中國官方不斷加強對黃河的生態治理與恢復。(新華社)

從這裏穿過的「鎮照公路」可直達內蒙古阿拉善盟,在公路左側就是因古代銅礦遺址而聞名的照壁山。正面看去,山形可辨。可山後卻觸目驚心:劈山而開的公路交錯蜿蜒,巨型礦坑隨處可見,成堆的鐵礦石塊和粉綿延堆砌,煙塵瀰漫,大片的山體竟已不知所蹤。

與此同時,中衞麥垛山區域的鐵礦也在被大量採挖。此地鐵礦埋在低丘沙層下幾米至十幾米深,出產的部分礦石品位甚至高過澳洲進口鐵礦石。為躲避執法,這裏挖礦和拉礦都選擇在晚上進行。

這裏的高品位鐵礦石每噸可賣400多元人民幣。而鐵礦粉是高標號水泥的必需原料,市場價每噸也在50元人民幣至140元人民幣之間。在中衞市沙坡頭區甚至滋生了鐵礦石存儲、加工和銷售的地下黑市。

《經濟參考報》記者曾在深夜裏跟隨拉礦車輛,駛進中衞市沙坡頭區鎮羅鎮工業園區。這裏至少有三個存礦點。一名為「盧四」的販礦人儲礦最多,他的儲存地鐵礦石塊和粉渣堆成一座座小山,有的有五六萬噸之多。

在麥垛山區域,記者還發現一個數十萬噸的鐵礦粉堆,隱藏在一個「山龍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裏。合作社負責人稱,他的鐵礦粉不賣給外人,全部供給當地一家水泥廠。

記者甚至在幾十公里外的內蒙古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內,找到了一個存有大量鐵礦石的礦場。

什麼人在挖鐵礦?

據調查,在那裏開採鐵礦的主要有幾名當地老闆,被當地人稱為「四大金剛」:李萬林、王國忠、杜永忠和吳佔偉,他們都有自己的開採隊伍。

這些大規模採挖鐵礦資源的實體或個人是否有合法合規開採證照?

種種線索的焦點都指向了寧夏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寧鋼集團)及其關聯企業。

寧鋼集團成立於2009年6月,是寧夏最大的現代化鋼鐵企業,佔地3,300畝,由寧夏昊豐偉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昊豐偉業)和其實際控制人曹廣江共同出資組建,號稱投資13億元人民幣。

當地「四大金剛」的採挖鐵礦生意,均是圍繞昊豐偉業的採礦證而設計的——他們直接或間接與昊豐偉業簽訂了採礦合同或礦坑「恢復治理」協議。

為躲避執法檢查,盜採者在中衞北山自行組織了一支由多人組成的礦山執法隊伍,他們自稱為「礦山安全監督員」。這些人有權進入礦點對承包人的行為進行檢查,遇到可疑人物,將被這些人「執法」。

中衞北山的鐵礦涉嫌被過量、界外盜採甚至無證開採,當地政府監管部門是否知曉?

記者發現,這次跨省(自治區)挖掘鐵礦依然是打着「治理」的旗號。早在2020年10月,華隆礦產就給阿拉善盟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然資源局遞交了《關於對騰格里道玉濟敖包鐵礦詳查探礦權遺留地質環境問題進行治理的請示》。在一份華隆礦產給特莫烏拉嗄查委員會的請示上,有負責人不具名批示「同意復坑,不得破壞周邊植被」。

令人意外的是,超挖甚至是盜採情況下,昊豐偉業的採礦許可證還是再次得以延續。《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昊豐偉業在中國自然資源部全國礦業權人勘查開採信息公示系統中的信息在2021年1月得以更新,本來在2019年12月就到期的中衞北山1-3區塊採礦許可證,有效期變成了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