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就業致內地工廠人才流失 製造業工資普遍較前年急降四分一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丁守海教授代表課題組周三(17日)發布《平台就業的生成機理、風險點及對策分析主報告》,顯示憑藉收入優勢,平台就業(如外賣員、速遞員、網約車司機)對製造業工廠造成了較大的勞動力流失壓力,工廠加工資壓力大。

報告顯示,從傳統就業向平台就業的流動明顯,平台就業的從業者來源以工廠工人最多,佔25%,其次是其他平台就業者的職業轉換(20%)、服務員(15%)、建築業工人(8%),製造業工廠由此承受較大的勞動力流失壓力,且主要集中在年輕、能力強的精壯勞動力上。

通過對5081個勞動者個體樣本、700家製造業工廠樣本的調研,報告指薪酬是導致選擇平台就業的主因,得益於更高的時均工資及更長的工作時長,平台就業者一個月收入平均比工廠工人多1500元(人民幣.下同),比流動商販多500元。由於單向流動意願明顯,工廠為爭奪勞動力面臨很大的工資上調壓力,預計幅度或達每月近3000元,丁守海直言對很多工廠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另外在新冠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下,雖然僱傭人數沒有明顯下降,但製造業企業工資卻普遍較2019年急降四分之一,情況至今年上半年仍無好轉,而持續的工資低迷和隱蔽性失業令工廠員工的流失愈發嚴重。除加工資外,製造業企業普遍亦通過勞務外包來應對員工流失的壓力,外資企業、合資企業、港澳台資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尤為明顯,其勞務外包的用工佔比普遍超過30%,而民營企業則僅得20%。上馬自動化生產設備也是一些企業的應對方法。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鄭江淮表示,報告驗證了一個普遍的擔憂,即如中國製造業不能保持合理的比重,經濟增長根基將大受影響,而未來缺乏低成本、比較完備、比較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應用的中小企業都將面臨倒閉的風險。報告則認為,官方對製造業工廠要做好兩手準備,其中短期內要通過財政、金融等傳統手段助其紓困,長期則是要加快其技術進步,擺脫對低成本勞動力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