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諜戰劇《對手》爆紅 現實的台灣間諜也窮到用麵粉換房租?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日前兩岸諜戰劇《對手》開播,劇中主角是兩個台灣間諜,形象不僅不光鮮,還很窮困,更曾考慮跟公安舉報自己賺取獎金,被網民質疑太過誇張。不過據內地媒體《極目新聞》報道,確實曾經有台灣間諜窮到比劇中還誇張,得借物品借錢過日,最後還得靠借來的麵粉抵房租。

《對手》劇中講述兩個因意外滯留大陸18年的的台灣間諜夫妻李唐(郭京飛)和丁美兮(譚卓)結成假夫妻在「廈州」潛伏發生的故事。兩個台灣間諜每天為錢奔波,其中一段李唐更對妻子說:「你知道大陸鼓勵公民舉報間諜,獎金是多少嗎?我們一年忙到頭,還趕不上一個零頭。有的時候我都心動了。」引發網民熱議,質疑「真有這麼窮的間諜?是不是劇本太脫離現實了?」

《對手》在大陸收視口碑雙收。(澎湃新聞)

《極目新聞》報道指出,在北京員警博物館公開展出的檔案中拍到一些資料,裡面記載了當年潛伏在北京的特務裡,「有的就過得不如意」。

其中一份1950年筆錄顯示,一個叫「計兆祥」的特務被捕後供認,接受潛伏工作時,領到一袋軍糧和7000元偽金圓券。但在北平解放後,偽金圓券就漸漸不能用了。

後來台灣保密局偷偷匯給他3000港幣,但依然杯水車薪。最後這個特務窮到借錢、借物度日,曾借到白布八尺、麵粉三袋、現金十幾萬元。據了解,他窮到要用麵粉來抵房租。而當時開始嚴捉特務,有些潛伏特務受不了又窮又不安心的日子,選擇自新(自首)。

此外,《對手》裡的間諜就是一般的市井小民,不再是過去光鮮亮麗,與觀眾有許多距離的形象,「他們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極目新聞》指出,這其實也與現實吻合,有時候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可能成為出賣國家機密的「幫兇」。

2019年,河南省國家安全廳揭露,鄭州某大學的在校生小李在QQ認識一個陌生人,自稱「陳逸辰」,生活在國外。陳逸辰跟小李表示,自己最近在做軍民融合專案調研,希望小李能夠提供一些國內的相關資訊, 他要求小李拍《航空及空軍裝備》、《海軍雜誌》等,每一次給予他200到400人民幣不等的報酬,對方又給他轉了400塊錢。

但後來陳逸辰要求提供的訊息越來越難取得,也都與軍事相關,包括軍校淘汰學生的資訊。2019年小李在考完期末考試後,因涉嫌出賣國家機密,被鄭州市國家安全局的偵查局帶走。

今年11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頒佈七周年。《對手》編劇王小槍接受內媒採訪時稱,創作靈感於近年大陸安全部門破獲台灣間諜案新聞。據了解,2018年央視《焦點訪談》曾播出專題《危情諜影》,揭露大陸國安部門破獲百餘起台灣間諜案件部分細節。(延伸閱讀:台灣間諜夫妻「窮到想舉報自己」?大陸劇《對手》爆紅口碑收視佳

央視新聞聯播9月15日報道,台灣間諜情報機關近年透過策反並利用大陸赴台學生,為台灣搜集有關大陸的情報。(央視)

《澎派新聞》也評論《對手》,指出該劇有三個創新。其一,過去內地諜戰劇背景主要在新中國成立前後,1983年國家安全部成立後,諜戰劇一般就成為國安題材。當代諜戰劇的數量非常有限,以21世紀的今天為背景的,更是少之又少。

其二,過去的諜戰劇,主題宏大間諜有點「無所不能」,但《對手》將諜戰題材給日常化,「間諜就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拉近了諜戰劇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其三,《對手》非常大膽地以「反派」為核心主人公展開敘事。打破了傳統諜戰劇的敘事模式,同時,透過揭露當代間諜的生存「慘狀」,也是對間諜的一種有力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