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獎牌用手摸不留指紋 綬帶材質靈感源於化干戈為玉帛?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在歷屆的奧運會上,獎牌設計都是賽場內外關注的焦點。曾參與北京兩屆奧運獎牌設計工作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杭海,昨日(6日)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就介紹了本屆北京冬奧會的獎牌特色。

獎牌五環同心,傳達向心、團結、和平理念

杭海介紹,本屆北京冬奧會的獎牌「五環」、「同心圓」的造型,在於向世界傳遞古老中國的智慧,「圓環」的視覺設計是跨越文化隔閡,讓所有人都能體會到「向心」、「團結」的理念,「疫情面前,我們需要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所以最終我們也直接把獎牌命名為『五環同心』」。

他表示,獎牌背面的圓環和24個點圖案取自古代天文圖,代表浩瀚星空,也寓意第24屆冬奧會上群星璀璨,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體現,「『星空+同心圓』這兩個關鍵信息合在一起,彰顯了獎牌的中國血統」。

杭海介紹,獎牌綬帶選用的材質,靈感源於「化干戈為玉帛」。(紅星新聞)

獎牌綬帶選用的材質,靈感源於「化干戈為玉帛」

杭海介紹,其他國家的綬帶都用化纖材質,但本屆北京冬奧會是採用絲綢材質,而獎牌設計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相呼應。獎牌正面中心刻有奧運五環標誌,圓環淺刻裝飾紋樣,均來自中國傳統紋樣,其中冰雪紋體現冬奧會的特徵,祥雲紋表達吉祥的寓意。

杭海表示,和田玉產於西部地區;在典故中,中原地區的穆天子帶絲綢去西北交換和田玉,表明企盼和平的願望,「玉和帛一直是聯繫在一起的,獎牌用了一塊玉,掛帶用了絲綢,我們是想藉此傳達『和平』的概念」。同時,選用絲綢做綬帶也是沿用2008年奧運的概念,以此呼應北京是第一個「雙奧之城」。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冬奧會獎牌用手摸亦不留指紋。他介紹,獎牌正面借鑒了弦紋玉璧,每一環都做了打凹處理,背面則是星空軌跡,而獎牌表面更加入了特殊工藝,不易留下指紋。

兩次奧運會獎牌設計經歷

參杭海兩度參與奧運會獎牌設計。他憶述,2008年北京奧運時他非常激動,希望能設計一塊特別的獎牌,最終決定在獎牌加上一塊和田玉。而本屆冬奧會獎牌設計,他的心態更平和,更像奧林匹克精神追求的「重在參與」,「參與實際上就是一個幸福的事情。最終玉璧的方案被採納,也是出乎意料的」。

他介紹,在早期階段,獎牌正面曾設計出雪山坡起、像波浪似的誇張效果,但後期基本處理成平面,並在正面每一環中稍微作了打窪處理,形成一個下挖曲面,令兩個下挖曲面之間有一條脊線,出現從曲面到線,再到曲面的連續波動,「在一個相對靜止的獎牌上,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感覺,我們希望賦予獎牌更多雋永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