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調查指8成學生未參加校外學科培訓 仍有5大難題待解?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3月2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顯示,75.5%的家長認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閱讀、運動、勞動、社會實踐總時間增加;68.2%的家長認為孩子的睡眠時間明顯增加;83.5%的學生未參加校外學科培訓。
關於「雙減」改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報告重點提到了五個方面,涉及功課設計、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教師負擔加重等方面。

報告指,「雙減」政策下,88%以上教師自覺嚴格控制書面功課總量,75.3%的學生感受到作功課量比上學期減少,83.4%的學生基本能在學校完成書面功課或完成大部分書面功課。

報告還提到,在雙減政策下,83.5%的學生未參加校外學科培訓,63.3%的學生未參加非學科類培訓。參加校外學科培訓的學生中,31.5%的家長認為孩子參加學科類培訓班的數量減少了。 95.2%的家長認為學校開展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56.2%的「學校有家庭教育網絡平台」,促進了家長科學育人能力提升。

內地實施教育雙減政策,冀減輕功課過重和校外培訓負擔。(視覺中國)

「雙減」五方面困難和挑戰

關於「雙減」改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報告》重點提到了五個方面,涉及功課設計、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教師負擔加重等方面。

《報告》指出,一是教師高質素功課設計能力亟待提高。74.3%的教師表示,「雙減」後「功課設計要求更高了」。近五成教師認為,設計高質量功課面臨「功課素材與相關資源不夠」和「設計分層、彈性、個性化功課的能力不強」的困難。

二是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尚未健全。12.7%的學校反映,課後服務教師補貼沒有任何經費保障,涉及73 個縣(市區),佔 34.2%;19.5%的教師參與課後服務未收到報酬;建立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的學校,每課時課後服務津貼平均為57元,各省學校之間平均在 24-86 元之間;鄉村學校課後服務經費來源於財政補助的比例不足 20%。

三是校外培訓機構仍存在違規行為。一些地方學科類培訓仍然存在「提前學學科知識」、「佔用法定節假日、週末進行培訓」,以及打著非學科培訓的名義搞學科培訓等問題;還存在非學科培訓盲目擴張、變相製造教育焦慮、價格虛高等現象。

四是教師工作壓力和負擔加重。47.2%的教師每週純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60.3%的教師認為課後服務後工作量加大,70.9%的教師呼籲減輕非教學負擔。

五是家長對教育期望值較高。91.2%的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學歷,其中,希望碩士、博士的比例分別為 25.0%、22.5%。50%以上的學生認為家長期望太高是學習壓力的最大來源;高收入與低收入兩端的家長參加校外培訓的佔比高,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擔心孩子成績的比例高達93.7%;32.6%的家長為讓孩子上好學校常常感到很焦慮,30.2%的家長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上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