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官媒:紙紮口罩疫苗當祭品 是對祭拜傳統的惡意消費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近年來,不少地方的墓地價格一直高漲,市場上更出現多種「花式祭品」。除了傳統的元寶蠟燭香,更有電腦、智能手機等,更有商家發展「白色經濟」,為先人推出紙紮防疫用品。
新華社旗下雜誌《半月談》,今日(5日)刊文批評商家推出上述產品,是一種片面追求獵奇、博人眼球的行為,無疑是對清明祭拜傳統的惡意消費。

文章提到,近年不少地方的墓地價格一路高漲,甚至出現一墓難求的情況,北京不少陵園的墓地價格高達20萬以上,上海一陵園最低報價11萬元,更有陵園的價格年均上漲幅度達到了25%以上。

廣西南寧市一墓園內設有觀景湖。(微信公眾號@半月談)

墓地價格不斷高漲,不少市民都難以負擔,「高價墓地」更成為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文章指出,墓地價格上漲與多個因素有關,包括土地資源稀少,墓地市場供給不足,民間傳統的喪葬觀念,以及部分經營性公墓盲目開發高檔、豪華墓穴等。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崔建梅曾建議「清理天價墓地,全面取消經營性公墓」。文章認為,殯葬改革是民生大事,「高價墓地」頻現關乎人民群眾能否逝有所安。遏制「高價墓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斷完善《殯葬管理條例》,大力發展公益性墓地,從制度上予以保障更是值得更多關注和思考。

除了「高價墓地」,文章也提到市場上有不少「花式祭品」,包括電腦、汽車、名牌手袋、名酒、豪宅。在新冠疫情下,有商家甚至推出紙紮防疫用品如口罩、疫苗、消毒酒精、測溫儀等等。

文章指出,商家推出紙紮防疫用品是一種片面追求獵奇、博人眼球的行為,無疑是對清明祭拜傳統的惡意消費。從古至今,清明的核心都是祭奠逝者、緬懷先人、寄託哀思,「隨着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我們不斷推進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尚,讓清明回歸到慎終追遠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