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鍾南山提五點建議 稱中國「不能長期追求動態清零」

撰文:呼延朔
出版:更新:

4月19日,中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在當月稍早時間的一篇文章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鍾南山在文章中稱,中國採取動態清零政策是為了持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疾病,但中國需要重新開放,以使社會經濟發展正常化,並適應全球的重新開放。長遠來看,長期的動態清零是不可能實現的。

據相關報道,該文為4月6日《國家科學評論》刊發的英文社論文章,為鍾南山與中國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關偉傑共同撰寫。

資料介紹,《國家科學評論》由中科院主管,科學出版社出版,是中國第一本以綜述為主的英文綜合性期刊。

其官方網站稱,該刊是一本開放獲取、同行評議的期刊,旨在報道中國和世界各地科學技術的前沿發展,涵蓋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

鍾南山在內地傳染病防治方面甚具份量。(資料圖片)

鍾南山在前述文章中就如何有序、有效地重新開放,提出了五點建議。

其中第一點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疫苗接種是實現群體免疫的關鍵。文章稱,超過80%的人口全稱接種疫苗,與死亡率顯著降低相關,但中國大陸70歲以上人口的疫苗接種率仍然明顯低於83%,香港則更低。

第二點則是加快靶向藥物和有效中和抗體藥物的研發。該文提到在輝瑞口服藥物和默沙東新冠口服藥之外,其他在研口服藥及注射藥物的治療效果為改善臨床結果提供了希望,並呼籲在這一方面加強國際合作。

第三點是在社區環境中應當優先考慮凱蘇抗原試劑盒檢測。文章指此舉與核酸檢測相比,可以顯著縮短周轉時間,且對醫療設施和人員的依賴性更低。

第四點是加強對潛伏期和恢復期感染個案的縱向隨訪調查,以為決策者制定科學管理提供參考。

第五點是在某些指定城市或地區進行試點調查,並根據輸入新個案的流行特點調整政策。文章稱,這對於驗證中國向安全有序的社會重新開放過渡的成果至關重要。

2022年3月31日,上海,疫情防控下的上海老城厢。(視覺中國)

值得關注的是,該文第五點與同樣曾在4月份引起輿論反響的另一篇報道似乎形成呼應,或表明相關領域的專家已經注意到中國目前防疫路線的某些長期困境,正在為此提出針對性舉措。

4月13日《財新網》報道,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選擇上海、廣州、成都、大連、蘇州、寧波、廈門和青島8個城市作為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試點研究工作試點地區,於4月11日正式啟動。

具體優化措施則包括,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措施由「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10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密切接觸者隔離管控措施由「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10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等,不過該報道在發出不久後遭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