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學者:「脫實向虛」有風險 企業須圍繞實體經濟發展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針對中國經濟,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周五(21日)接受《新京報》訪問時表示,國內若干企業一度「脫實向虛」熱衷脫離本業,擠壓了實體行業發展。而中共20大報告的精神顯示,無論什麼類型企業,皆要圍繞實體經濟發展。

匡賢明指出,一些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忽視實體經濟發展,過度發展虛擬經濟,這種「脫實向虛」帶來巨大經濟隱患與經濟風險,教訓十分慘重。在一段時間內,因應多種原因,中國一些企業「脫實向虛」,熱衷於脫離本業,追求資本營運,一些虛擬行業的利潤明顯超過實體行業,擠壓了行業發展空間。

他提到,2008年至2020年,中國工業和製造業的國內比重分別下降近12%和7%,製造業從業人數比重下降近6%。雖然製造業比重下降在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的中國屬必然現象,但下降過早、過快,會帶來「過早去工業化」的風險,對經濟發展與安全都會帶來隱患。

他表示,中央已及時發現這一苗頭並多次強調要穩定制造業比重,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他又稱,從歷史上看,一個經濟體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都離不開實體經濟,離不開生產力布局;從實際情況看,實體經濟是中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對廣大中企而言,落實二十大精神,就是要牢牢把握實體經濟發展這一基本出發點,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在發展實體經濟中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