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團隊:99.5%人感染後不必就診 學會判斷自己應否入院更重要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內地再宣布10項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出入一般場所毋須掃碼,無症狀及輕症患者可居家隔離等等。
針對感染後是否需要去醫院求診,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團隊就指出,其實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但仍有極少數人出現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學會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醫院就診顯得尤為重要。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的微信公眾號@華山感染,今日(8日)發布《抗新冠策略千萬條,核心就一條: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醫院?》。

文章稱,感染新冠後,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醫院發熱門診的醫生,透過電話、網絡或當面問診就能解決。

至於需要住院的病人,社區基層醫生或醫院發熱門診醫生處理後,可以將患者轉到紅碼醫院或紅碼病區。醫療體系必須保證0.5%的病人應該收治在醫院。

文章稱,感染Omicron 後,大多數人都是無症狀或輕症,但有些人仍會出現「流感樣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頭痛等。

若病人屬於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或輕型,且家庭環境具備自我隔離條件,則可以在家隔離,自行監察自己的症狀、體溫、脈搏、氧飽和度,待症狀消失及核酸檢測轉陰,就可恢復日常工作和生活。

若隔離期間持續高燒(大於39°C)或脈搏(心率)持續增快(超過100次/分)超過3天;或氧飽和度下降至95%以下;發燒同時伴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或是不能緩解的胸痛、乃至意識混亂時,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若在家隔離期間,發燒同時伴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或不能緩解的胸痛、乃至意識混亂時,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新華社)

相反,病人屬於高風險人群則需要更為慎重。國家針對居民不同基礎疾病和疫苗接種情況制定風險評估標準,其中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人群才劃為低風險人群,一是年齡小於80歲;二是無基礎疾病,或基礎疾病穩定且全程接種疫苗。

常見的較為嚴重的基礎疾病包括腎功能不全正在透析的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的免疫缺陷人群和器官移植後人群,腫瘤正在接受放化療或免疫治療的人群等。若病人不屬於低風險人群,又同時有高燒等症狀,就應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評估。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士,即使沒有上述症狀,但出現血糖、血壓控制不佳等情況時,首先推薦使用互聯網醫院或採取在線諮詢問診等方式與專科醫生取得聯繫,獲取用藥指導。若未能在線諮或症狀持續加重,就應及時前往醫院專門針對陽性感染者的就診場所就診。

文章稱,無基礎疾病的年輕人一般通過充分休息、增強營養後,在3至5天以內自行恢復。如上述症狀明顯,可按照說明書的劑量服用藥物緩解,例如退燒藥,止咳藥水等,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成藥製劑幫助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