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沉艦「靖遠」艦發現大口徑炮彈 專家證曾存在反擊行為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近日,山東威海的「靖遠」艦遺址,進行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此外,還發現了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的最大口徑炮彈。

山東威海的「靖遠」艦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的最大口徑炮彈。(閃電視頻)

據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王澤冰介紹,今次發掘共出水各類文物201件,其中兩箱完整的哈奇開斯37毫米炮彈亦為國內首次發現。

在TG3中還發現了210毫米的克魯伯炮彈1枚,這是是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口徑最大的炮彈,王澤冰說,「現場並不像之前傳說的,有很多炮彈里面摻雜沙子或者其他東西,反而大量的彈藥其實是比較先進的,很多都是從英國直接訂購的;另外現場發現大量彈殼,說明戰爭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反擊行為。」

據了解,「靖遠」艦遺址,位於威海灣海軍碼頭南約1.1公里處的海域,沉艦殘骸已完全埋於海底淤泥之下,呈東南至西北向,水深6到8米,分布面積約850平方米,埋藏深度約1.2-2.4米。

+1

威海是甲午戰爭的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甲午沉艦的現況,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中心聯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機構開展了「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靖遠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為其海軍向英國訂購的防護巡洋艦之一(清朝分類為「穹甲巡洋艦」),為致遠級2號艦。本艦作為北洋艦隊的重要一員參加了甲午戰爭。本艦在黃海海戰中一度受創撤退搶修,戰鬥尾聲臨時代替指揮能力失靈的艦隊旗艦定遠號指揮殘存各艦撤離。威海衛之戰時靖遠號再度代替受創擱淺的定遠號,成為北洋艦隊覆滅之前最後的旗艦,然終受到日軍攻擊坐沉,為免資敵,北洋水師對靖遠號實施魚雷攻擊,將其徹底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