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武力攻擊台灣恐遭中國大陸經濟封鎖?台官員:正研究如何應對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台灣外交部次長李淳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相較於直接武力攻擊,中國大陸更可能對台發起經濟封鎖。李淳並表示,台灣已就此與友好國家合作,研究如何應對中國大陸可能對台發起的經濟封鎖。

《彭博社》報道,李淳受訪時表示,中國大陸對台灣發動的軍事演習頻率越來越高,為的是「不戰而勝」。他指出,「經濟封鎖顯然是中國更可能採取的選項。」

解放軍4月8日至10日在台海周邊地區開展為期三天的軍事演習,以回應台灣總統蔡英文出訪中美洲友邦,在過境美國期間於加州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

2023年4月6日,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談,並與跨黨派議員進行雙邊領袖會議。(台灣總統府)

李淳分析,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定會在採取任何行動前,仔細計算爆發衝突後可能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封鎖(台灣)是其中一個可能的衝突場景,但不管任何國家採取封鎖,都得付高昂代價和風險,尤其是中國。因為經濟封鎖很容易就升高成軍事衝突,不僅是中國與台灣之間的衝突,也可能是中國與其他和台灣有大量商業活動的貿易夥伴。」

李淳指出,台灣過去兩年已加速對重要物資和礦產的庫存。李淳也坦言,目前相關因應計畫仍處於「初步階段」,但做好準備應對中國大陸的封鎖已成為當務之急。

對於兩岸緊張情勢升高,李淳坦承確實會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構成壓力,影響部分外資投資台灣的意願。

該篇報道也提到,美國國會和拜登政府內部正考慮,是否將現有的美台貿易框架,擴大至自由貿易協定。李淳對此表示,美方應將此事視為「戰略轉變」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經濟合作而已。

李淳也提到,美中雙方未來數月將對美台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做出結論,預計今年(2023)年年底就會有結果。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商務部4月12日宣布將調查台灣對中國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涉及產品超過2千項,並稱這與台灣採取單方面限制大陸產品輸台措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