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晤沙利文「含金」?內地學者:美打破僵局 因對華戰略已到臨界

撰文:上官哲哲
出版:更新:

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晤。北京外交學者認為,今次會晤官方通稿字數雖少卻「含金量」大。近期中美互動增加,釋出一系列積極訊號,對此可謹慎樂觀。

根據北京官方發布的會晤通稿,雙方就推動中美關係排除障礙、止跌企穩進行了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的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左希迎指出,「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反映出,中美此番會晤談得比較透徹。「由此可見,中美雙方在恢復接觸和對話的過程中,清晰表達了彼此的關切。」

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孫興傑分析稱,今次會晤進行了8至10個小時,充分體現了「建設性」。可推測,中美就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都進行了盤梳、溝通和意見交換。此外,會晤地點維也納也頗具象徵意義。「雙方不一定出於有心之選,但維也納是18、19世紀的外交首都,維也納體系代表著當時的大國均衡體系。其實,國際社會對中美形成協調的大國秩序抱有期待。」

孫興傑指出,事實上,去年中美關係已經觸底,而關係反彈的明顯訊號是中美元首峇厘島會晤。但是,由於美方今年炒作「氣球事件」,中美關係反彈的趨勢和態勢被打斷,徘徊了一段時間。

左希迎認為,中美兩國在「氣球事件」後陷入僵局,現在美方主動打破僵局,發出了一系列調整中美關係的訊號。尤值一提的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A. Milley)3月31日表示,目前美政府和國會的對華言論已經「過熱」,急需「降溫」。「這是美國軍方故意調低調子,壓制好戰『鷹派』,對中國示好的訊號。」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米利。(REUTERS)

孫興傑指出,4月末、5月初以來,中美關係的積極訊號增多,包括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演講,沙利文在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演講,以及秦剛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等。他表示,美國對華戰略已到臨界點,能用的戰略手段都用上了,必須對中美戰略外交關係進行理性再思考了。

左希迎表示,美國從3月底開始,主動伸出修復中美關係的「橄欖枝」,至少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氣球事件」後,中國冷靜處理,向美國發出了義正詞嚴、清晰的訊號,令美方逐漸意識到,當下繼續挑釁性、好戰性對華政策已對美國自身有害;第二,今年以來,美國國內經濟、外交等多方面都遇到問題;第三,中國今年的外交開局十分順利,在國際舞台主動謀劃,中歐關係有了較大改善,促成沙伊和解,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檔,開展密集的雙多邊外交,對美國構成戰略競爭壓力。

202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晤。(中國外交部)

孫興傑則指出,中美關係止跌的訊號,表明中美歐三角關係已經運轉起來。「在中美互動過程中,歐洲扮演重要角色。中美歐三角關係運轉的直接結果,是避免世界走向陣營化對壘和『新冷戰』,這也是中國外交政策的戰略目標,以及始終支援歐洲戰略自主的原因。」

本周,中國外長秦剛在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時表示,美方應端正對華認知,回歸理性,扣好中美關係的第一粒紐扣,在兩國各自更好發展中彼此成就。不能一方面講溝通,一方面卻不斷對中國打壓遏制。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左希迎表示,中國政府的確捕捉到了美方釋出的訊號。不過,美方說什麼固然重要,亦需要做更多有利於恢復中美關係的事。如此,未來才能期待雙方創造更多對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