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風雲三號06星可監測颱風暴雨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新華社》報道,8月3日上午11時47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4號丙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三號06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風雲三號06衛星是中國第一顆紫外高光譜探測衛星。

據了解,這次發射是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創造中國運載火箭發展歷程中又一個百發紀錄,成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個實現百發的運載型號,這次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81次飛行。

該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服役的風雲三號C星,探測數據主要用於天氣預報、大氣化學和氣候變化監測業務及研究。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

《中新社》整理,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是繼長征3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之後,中國第二型發射次數突破100次的運載火箭。

作為中國現役主力運載火箭之一,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含長征4號甲(已退役)、長征4號乙和長征4號丙三個型號,它們分別於1988年9月7日、1999年5月10日和2006年4月27日首飛,均取得首飛一次成功的佳績。截至目前,「長征4號甲」執行了2次發射任務,「長征4號乙」執行了48次發射任務,「長征4號丙」執行了50次發射任務。

這次發射是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創造中國運載火箭發展歷程中又一個百發紀錄,(新華社)

風雲三號06星如何監測颱風暴雨?

中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展氣象衛星,截至目前,已成功發射兩代21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9顆在軌運行,是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低軌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

《中新社》整理風雲衛星家族中,低軌氣象衛星用單數序號表示,第一代低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第二代為風雲三號。它們跨越地球的南北極轉,同時也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可以獲取全球觀測資料。

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用雙數序號表示,第一代以風雲二號命名,第二代為風雲四號,這類衛星相對地球靜止不動,可以獲取中國及周邊區域的連續動態觀測資料。

目前,風雲三號C星已在軌工作近10年,風雲三號F星入軌運行後,將接過C星的工作,確保全球數值天氣預報衛星觀測資料的延續性,並與風雲三號D、E、G星組網觀測,形成中國四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業務組網觀測「最強梯隊」。

這幾顆衛星分工合作,其中風雲三號F星重點觀測上午時間段大氣參數,以地球表面成像觀測為主,獲取的資料主要用於天氣預報、生態、環境、災害監測業務及研究。風雲三號E、D星分別重點觀測晨昏、下午時間段的大氣參數。風雲三號G星則有「降水星」之稱,重點觀測災害性天氣系統強降水,可提高降水氣象預報精準率。

作為C星的接替星,風雲三號F星具備更強大的業務能力。它搭載了先進的微波溫度計、微波濕度計、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可以對大氣進行更精細「三維CT」掃描。

相比C星,風雲三號F星大氣垂直探測通道數量提升近47倍,通道越多,大氣垂直分層探測越精細,這意味著,對大氣溫濕度分層認知更精準。這一功能在監測颱風暴雨天氣中可發揮重要作用。颱風暴雨區域的大氣溫濕度分佈可以描繪颱風暴雨位置、強度等資訊,該區域大氣溫濕度分層越精細,颱風暴雨資訊刻畫越精準。

風雲三號F星可提示未來幾小時哪些區域將發生強對流等極端天氣,更加精準地捕捉颱風暴雨等大氣溫濕度分層資訊,讓颱風暴雨更加“有跡可循”。

此外,風雲三號F星在紫外探測能力方面進行了重要升級,搭載的2台新研製的紫外高光譜遙感儀器,可通過「俯瞰」、「側視」,獲取更詳細的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氣重要痕量氣體以及氣溶膠等資訊,服務於氣候變化、大氣化學以及大氣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