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韓國人瘋狂搶鹽 內地專家:無需效仿,產量滿足需求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日本將於周四(8月24日)起將核廢水排入海洋。有報道指,韓國民眾開始瘋狂購買海鹽,導致韓國食鹽價格飆升。對此,有內地專家建議,民眾無需效仿「囤鹽」,並表示「國內產鹽量可滿足需求」。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儲罐。日本政府決定最早於8月24日開始分段排放核處理水。(Reuters)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泄的核污染事故。近年為了維持反應爐內的燃料穩定,每天需注入大量水冷卻,累積的核廢水已經達到100萬噸,儲存空間達至滿載程度。

2021年,日本當局批准核廢水排入海洋計劃,並於今年1月最終決定今夏開始排放。雖然日本方面表示經過處理後的污水中,基本不存在除氚以外的放射性核素,亦於7月初獲得國際原子能總署發表調查報告背書,堅稱排放計劃安全無虞,符合國際標準。惟仍無法消除中、俄、韓等鄰近國家的疑慮。

+4

據報道,韓國民眾憂海鹽和海產遭日本核廢水污染,爭先恐後開始瘋狂搶鹽,導致當地海鹽嚴重缺貨,亦帶動海鹽價格飆升。除此之外,韓國股市多隻與鹽相關的概念股股價大漲,Insan漲幅一度高達30%。

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的鹽會否面臨核廢水排海計劃的影響?民眾又是否需要「囤鹽」?中國鹽業協會會長表示,中國有嚴格的食品安全規定,國內的產鹽量也能夠滿足需求,「所以不建議效仿韓國民眾囤鹽的做法」。

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設有超過1000個儲存缸,每個容量約為1000立方米,合計核廢水量約為130萬立方米。(Reuters)

另據早前報道,2021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分別建立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並實現了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其中,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廢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中國沿岸海域,1200天後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據《香港01》查詢發現,本港超市中售賣的進口食鹽來自多個不同產地,包括中國、新西蘭、日本、意大利、英國等。

福島核廢水・專頁|01日本直擊排水爭議 緊貼最新進展及反制措施